就在皇太極于鷹嚎澗遭遇慘敗的同時,北線主戰(zhàn)場,天氣再次扮演了關(guān)鍵角色。
連綿的暴雨不僅困住了南線的劉協(xié),也同樣籠罩了李世民和冉閔殘軍所在的區(qū)域。
泥濘的道路、泛濫的河流、濕滑的山丘,極大地延緩了諸葛亮和司馬懿乘勝追擊、擴大戰(zhàn)果的步伐。
一處依山傍水的險要隘口——“鐵門關(guān)”,李世民和冉閔殘部正在此緊急構(gòu)筑防線。
關(guān)前是一片因雨水而變得沼澤化的開闊地,關(guān)后則是陡峭的山巒和一條因暴雨而水位暴漲、水流湍急的大河,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
“快!加固關(guān)墻!設(shè)置拒馬!挖掘壕溝!把所有的弩箭都搬上來!”
李世民渾身濕透,泥漿沾滿了明光鎧,但他依舊親自指揮,聲音在雨幕中清晰有力。
他知道,這是老天爺給他的唯一喘息之機。
徐茂公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指著關(guān)前那片沼澤:“陛下,此泥濘之地,乃天賜之障!漢軍重甲步兵與騎兵至此,舉步維艱,正好成為我弓弩手的活靶子!”
冉閔則指揮士兵將最后一批擂木炮石運上關(guān)墻,聞言吼道:“沒錯!諸葛村夫和司馬老賊若敢來攻,定叫他們在這泥地里撞得頭破血流!”
士兵們雖然疲憊不堪,新敗之余士氣低落,但絕境往往能激發(fā)人的潛能。
在李世民、冉閔的親自督促下,憑借著地勢之利和暴雨造成的惡劣環(huán)境,一道簡陋卻異常堅固的防線迅速成型。
不久后,漢軍的旗幟終于出現(xiàn)在雨幕盡頭。
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大軍到了。
看著眼前一片澤國和那座扼守要沖、已然嚴陣以待的關(guān)隘,諸葛亮和司馬懿都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司馬懿策馬向前觀察片刻,回來說道:“諸葛都督,地勢不利。關(guān)險泥深,我軍攻堅器械難以展開,騎兵更是無用武之地。強攻,損失必大?!?/p>
諸葛亮羽輕搖,望著鐵門關(guān)上那面殘破卻依舊倔強飄揚的唐字大旗,嘆道:“李世民不愧為一代雄主,雖敗不亂,竟能如此迅速地利用天時地利,構(gòu)筑起這等防線??磥?,急不得?!?/p>
然而,勝利在望,豈能因雨而止?
諸葛亮沉吟片刻,下令:“李存孝、宇文成都!”
“末將在!”
“命你二人各率一支精銳,試探性攻擊左右兩翼,尋找敵軍弱點,切記,不可冒進,以探查為主。”
“得令!”
“伍天錫、伍天召!”
“在!”
“命你二人督造簡易投石車和弩炮,轟擊關(guān)墻,壓制敵軍,掩護進攻?!?/p>
“是!”
“徐晃、張郃,組織士卒砍伐樹木,鋪設(shè)道路,至少讓我軍步兵能接近關(guān)墻!”
“遵命!”
漢軍開始行動,但效率大打折扣。
雨水讓弓弦疲軟,讓火藥失效,讓道路泥濘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