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吳長山33歲,剛當上城建辦主任。老鎮(zhèn)長拍著他肩膀說的那句話,他記了一輩子:
“長山啊,腦子要活絡,路才會寬?!?/p>
五年后,當上副鎮(zhèn)長的吳長山分管城建、財政、土地,漸漸摸透了大塘鎮(zhèn)的生存法則。
鎮(zhèn)上的每一塊磚、每一寸地、每一分錢的流向,都在他心里裝著本清清楚楚的賬。在這個位置上,他學會了一個真理:會做事的永遠比不上會做人的。
縣里領導來視察時,酒桌上的吳長山永遠是那個“憨厚老吳”。領導酒杯一抬,他立馬干個底朝天;領導隨口夸句“發(fā)展不錯”,第二天財政所的賬目上就能把赤字變成盈余。
有人說他太會來事,有人罵他吃相難看,這些聲音吳長山從來不當回事。
在他眼里,那些不會來事的早被踢出局了,哪還輪得到他們評頭論足。
2016年是吳長山仕途的轉折點。
縣里王副縣長的侄子王大龍拎著兩瓶茅臺進了他辦公室。酒過三巡,王大龍看似隨意地提起想在鎮(zhèn)上搞“工業(yè)園開發(fā)”。
那天晚上,吳長山躺在床上輾轉反側,腦海里全是王大龍說的“有錢一起賺”。他知道這是個機會,更是個考驗。
不久后,鎮(zhèn)西50畝工業(yè)用地以扶持本地企業(yè)為名,批給了“大塘鎮(zhèn)開發(fā)有限公司”——這家注冊法人是他小舅子的空殼公司。
三個月后,這塊地轉租給了王大龍名下的鑫源商貿。
扶貧款、補貼金、土地出讓費。。。這些名詞在吳長山的賬本上跳來跳去,變成了一串串令人眼花繚亂的數(shù)字游戲。
2018年的審計風暴來得突然。
財政所副所長許志剛慌慌張張闖進辦公室時,吳長山正在研究新到的茅臺。
“吳鎮(zhèn)長,扶貧款那五百萬的賬。……”
許志剛那張緊張的臉他仍記得十分清晰。吳長山不緊不慢地給他倒了杯茶,臉上的笑意絲毫不變:
“老許啊,你干了這么多年財政,這點小事還擺不平?”
當許志剛顫抖著手在審計報告上簽下名字時,吳長山在心里給這個老實人判了緩刑。
那天晚上在碧水軒會所,王大龍拍著他肩膀說的那句“老吳,穩(wěn)!”讓他渾身舒坦,仿佛又回到年輕時第一次收禮時那種隱秘的興奮感。
窗外雨聲漸大,私人會所里燈光昏黃。
吳長山端著上好的普洱茶站在窗前,玻璃映出他略顯發(fā)福的身影。
這個位置的視野最好,能俯瞰整個大塘鎮(zhèn)。二十年來,他親眼看著這個小鎮(zhèn)在他的“經(jīng)營”下一點點變化——雖然未必是往好的方向。
四十多年的人生經(jīng)歷在他眼前走馬燈似的晃過,讓他忍不住從鼻孔里哼出一聲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