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敵人的小動作葉格林展現(xiàn)出了從容淡定的一面,他并沒有停下這里的春耕計劃,相反還對等地弄出了更大的動靜。
“咱們在柳灣村的田地開墾已經(jīng)完成地差不多了,白河村和迪爾罕村的土地也已經(jīng)開墾了一半?!?/p>
“但我感覺這還不夠,先不說北面還有四個村子沒有統(tǒng)合進來,就我們現(xiàn)在控制的三座村莊都有著面積不少的荒地?!?/p>
“這些荒地咱們可不能浪費了,必須想辦法給利用起來,而正好難民營地那邊就能解決我們開荒時人手不足的問題?!?/p>
葉格林在清晨的大會上說出了新一周的工作計劃,在場的無論是圣殿騎士還是普通農(nóng)民都在認真傾聽著。
這種每周開個大會,然后制定目標讓大家齊頭奮戰(zhàn)的管理方式很是新穎,但是卻出奇的有效。
葉格林按照工作內(nèi)容劃分了不同的小隊,給小隊分配了不同的任務。
有人專門負責開墾,有人專門負責攏土,播種和施肥也有專門的隊伍負責。
唯一例外的就是挑糞和堆肥是輪換制的,大家誰也逃不過。
“現(xiàn)在的溫度還是不夠熱和,肥堆得再高也只有最里面那層能發(fā)出來一些?!?/p>
“我感覺堆肥的事情都可以不急,先把育苗的活兒給弄好了再說,這里可以多來一兩隊人的?!?/p>
莊園的一位老農(nóng)在會議上發(fā)言道,他指出了現(xiàn)在大家面臨的問題,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這樣的情況在一開始是沒有的,但隨著時間的推進開始逐漸變多了起來。
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指標、隊伍的調(diào)動都是一成不變的,除了每周的要開的大會,在每天晚上還有一場小會。
小會上大家都會說出今天遇到的問題,以及思考要如何去解決。
圣殿騎士們在這個時候發(fā)揮出了非常大的作用。
由于他們都是第一次接觸農(nóng)活的緣故,他們每天報告的問題是最多的,這些問題成為了小會討論的核心,也激發(fā)了農(nóng)民這邊的指導欲望。
就是在一場場的學習會上,原先不敢說話的農(nóng)民們還是變得踴躍發(fā)言起來。
他們的話不再會被漠視,他們的看法不再會被當成無理取鬧,他提出了每一個建議都將成為明天圣殿騎士們工作的指導方案。
在場的每一個農(nóng)民都有著一種新奇的體驗,就感覺自己一直住在一間密閉黑暗的屋子里面,然后突然有群人把自己給拉到了門外一樣。
天空和大地是那么的遼闊,他們可以在這片天地之間暢所欲言。
第一次拿到了話語權(quán)的農(nóng)民們表現(xiàn)地十分積極,他們逐漸擺脫了奴工的自我認同,開始將自己視作了這座莊園的主人。
關于荒地開墾的事情雖然葉格林早有計劃,但是這一次卻是很多農(nóng)民主動提起的,就連去難民營地招人也是他們的建議。
“光是招人容易,但也不能全部收過來,我就是難民營地過來的,我很清楚那邊的情況?!?/p>
阿格里帕站了起來,他對于去難民營地招人沒有意見,但是對于具體的招聘方案卻有著自己的考量。
“那里什么人都有,咱們不能一股腦全收進來,不然村子里絕對會一團糟的?!?/p>
“能活過冬天的就沒幾個是善茬,我們要收人可以但一定要甄別一下?!?/p>
作為難民營地出來的阿格里帕最為了解那邊的情況,并不是說難民們都是壞人,而是那地方魚龍混雜什么人都有。
這其中很多人都不是難民,而是本地幫派過來的小混混。
他們一邊向難民倒賣糧食和生活用品,另一邊也向城市和鄉(xiāng)村走私難民。
阿格里帕就是被這群人給糊弄過來當做商品賣給了柳灣村莊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