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在攻克敵軍和救援百姓的兩難選擇中葉格林選擇了后者,但是這并不代表著他會放任敵人在沃爾夫格勒的繼續(xù)肆意妄為。
一部分革命軍依舊在梅娜區(qū)邊上和帝國軍對峙著,維持著基本的戰(zhàn)略壓制,讓他們沒法在革命軍救援百姓的時候做些不必要的小動作。
除此之外,剛剛運送完圣殿騎士的革命軍內河船隊也收到了緊急命令。
“每個支隊都勻出一艘跑得快的艦船出來,去岸邊補給點裝載炸藥?!?/p>
“其余的艦船做好隨時支援的準備,然后聯系一下圣殿騎士那邊,就問他們愿不愿意搭一班順風車?!?/p>
革命軍內河船隊的指揮官就是薩布林同志。
之前在帶隊攻占了霍米林茨克之后,他們的部隊就和托卡列夫的101團合并成了101縱隊。
他本人沒有繼續(xù)在101縱隊擔任指揮職務,而是按照革命軍執(zhí)委會的指示負責組建革命軍自己的水面部隊。
以繳獲的帝國船只為基礎,他們先是在漁民中招募了一批水員,然后開展了更高強度的文化教育。
已經恢復產能的沃爾夫格勒造船廠幫這一批艦船進行了蒸汽機的無魔化改造,接著摸透了船體結構之后就著手生產了革命軍自己的船只。
這些小艇的噸位都不大,有些基本上也就卡著能夠承載蒸汽機的極限去制造的。
小噸位的巡邏艇抗風浪性能極差,但是在相對平穩(wěn)的河道內卻有著十足的機動力。
而且船身低矮也有好處,那就是在不容易被敵人發(fā)現,這進一步提升了船只的隱蔽性。
得益于這些優(yōu)點,在裝載完足夠的炸藥之后,革命軍的自爆小艇能夠極快的速度和更好的隱蔽性快速接近敵軍船頭。
這個時候敵人先前的布置幫了極大的忙,本來對革命軍小艇威脅極大的偵察巡洋艦突然被調到了北岸,淺水重炮艦就這么直接暴露在了革命軍的進攻線上。
而且敵軍為了方便轟擊城市,一直都是保持船頭向前的低速航行模式。
這樣一來當桅桿上的觀測員發(fā)現革命軍的自爆小艇的時候,最前面的那艘淺水重炮艦一來提不起速規(guī)避,二來也沒法調集副炮防御。
這些艦船的副炮和防空炮都集中在了艦船兩側,主炮的炮口也來不及調轉。
看著正前方不斷襲來的革命軍小艇,他們唯一能夠動用的武器就只有指揮室兩旁的兩具雙聯裝55mm高射炮。
但是由于船高的緣故,這兩門高射炮的俯射角也十分有限,革命軍的小艇只要輕輕躲避一下就能鉆入他們的射擊視角。
“射擊!射擊!彈藥不準停,沒事的拿槍跑船頭去制止他們!”
高炮指揮官聲嘶力竭地喊著,兩門高射炮也不斷在噴吐著火焰和子彈。
但這畢竟是中口徑的高射炮了,射速實在快不起來。
他們一輪射擊下來也就把一艘革命軍的小艇給擊傷了,但是沒有擊沉更沒有引爆。
薩布林在組建內河部隊的時候主動學習了很多知識,他根據河道的寬窄情況制定符合戰(zhàn)場情況的部署。
第一波自爆小艇只安排了兩艘,一左一右排列,前后間隔了一定的距離。
這樣的布置讓自爆艇在面對敵軍反擊的時候有著更大轉圜空間,等試探出敵軍的射擊死角之后就能為后續(xù)的小艇提供一條安全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