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亞季的掃貨船隊一直在不停地往返于兩地,一開始是亞季西南面的幾座沿河城市,逐漸地這股風潮就吹到了其他地區(qū)。
沿河城市的糧食價格飆升,換取貴重物品的價格也就變相地提高了。
因此就有聰明的人跑去內陸的其他地方淘來更便宜的糧食,然后換取更多的貴重物品。
這幫人還挺聰明的,他們自己沒有花真金白銀去購買糧食,而是選擇把這單生意介紹給了內陸的其他莊園主和礦場主。
在今年的大瘟疫中,對勞動力需求最多的莊園主和礦場主們損失很大,再加上戈頓河大航運已經停擺一年了,他們的現金流早就接近枯竭。
這些鄉(xiāng)下的土財主們早就盼望著能有個機會把手上的糧食和礦產給換成實打實的鈔票,而戈頓河大航運剛恢復,整條產業(yè)鏈還在重新搭建之中。
因此他們即便手里有糧也沒法賣出去,這種事情肯定是緊著沿河的那幾座城市來的,等那邊吃完了先頭的一波紅利才會輪到他們上桌吃飯。
然而這次不一樣了,城市里人發(fā)現了一個能夠快速將食物和礦產變現成貴重物品的渠道,并且他們還很好心地把這個渠道介紹給了內陸的大家們。
試問哪個手里有糧但是缺錢的莊園主能夠拒絕這樣的誘惑?
雖然說文德河那邊的供應渠道從未斷絕,但是亞季這邊的市場狂熱卻已經被點燃了起來,貴重物品的交易價格由于糧食價格的自然波動而一直在水漲船高。
戈頓河上的船運不絕,革命軍的出貨價格不變,糧食價格的上漲就是奢侈品價值的最堅挺保證。
有了這一個保證,奢侈品自身的價格也在不停走高。
現在亞季西南的幾座城市也已經學到了文德河那邊的做法,將不同的奢侈品打包一起拍賣。
不過他們在分類的時候就細致多了,就比如有的場次會按照品類將東西分到一起,他們攢了一個首飾專場,對外宣稱這是總督夫人的首飾禮盒。
整個禮盒包含了3條項鏈、7對耳環(huán)、2個胸針、5個戒指以及3個首飾包,再搭上當地裁縫店精心縫制了一款外形典雅的晚禮服,這就是這套禮盒的全部了。
不得不說,當別的買家還在玩單品售賣的時候,這個套盒拍賣模式一下子就脫穎而出了。
這套禮盒的選品特別有眼光,而且打包售賣的價格也比每個單品加起來都貴一些,但問題是這是售賣不是拍賣,性價比一下就上來了。
現在整個亞季西南部的地區(qū)都很清楚他們的市場上是不缺奢侈品的,因此傳統(tǒng)的單品類拍賣早就不合時宜了。
像是這種組合成套裝的售賣模式才是最適合現當下的情況,每一次組合不用溢價太多,只需要上提一點點保證有一部分利潤就行。
因為把套件買回去的人也一定會有樣學樣,拆分了之后再繼續(xù)組合繼續(xù)賣。
唯一能限制后面的買家把東西賣出去的可能也只有她們本人的審美和講故事的水平了。
但是這些事情在貴族夫人圈來說都不是問題,她們天生就擅長干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