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鐘驚起寒鴉時,小和尚正跪坐在破廟蒲團上,手中念珠被歲月磨得發(fā)亮。他合目誦經(jīng)的側(cè)影映在斑駁墻垣,連穿過窗欞的山風(fēng)都放輕了呼吸。直到某個暴雨傾盆的黃昏,濕漉漉的小狐妖撞破紙窗跌進來,九條沾著泥水的尾巴還在簌簌發(fā)抖。
"這是渡你的最后一程。"小和尚解下袈裟裹住瑟瑟發(fā)抖的狐妖,指尖觸到她耳后滾燙的妖丹劫印記。梵音自他唇齒間流淌而出,佛珠突然泛起金光,將狐妖體內(nèi)亂竄的妖氣凝成澄澈靈流。狐妖琥珀色的眼睛里倒映著燭火,第一次有人將她當(dāng)作需要被救贖的生靈,而非妖丹修煉的容器。
此后每個月圓之夜,破廟都會出現(xiàn)偷溜而來的狐妖。她趴在供桌上看小和尚抄經(jīng),用尾巴卷走他磨墨的毛筆,卻在他溫聲呵斥時乖乖變回原形,蜷在他袈裟上打盹。小和尚表面不動聲色,卻悄悄在經(jīng)文邊角畫下小狐貍的簡筆畫,任她咬著自己的木魚槌嬉戲。
"你說西方極樂世界,會有桃林嗎?"狐妖倚著他肩頭,看月光為他的側(cè)臉鍍上銀邊。小和尚的念珠突然斷裂,圓潤的菩提子滾落在她掌心,"若有,我便為你種滿八百里。"這句話驚得狐妖豎起全身絨毛,卻在他低頭續(xù)接念珠時,看見他耳尖染上的淡淡緋色。
當(dāng)妖王的血色雷霆劈碎桃枝,小和尚本能地將狐妖護在身下。佛衣被利爪撕成布條,他卻仍在低誦往生咒。狐妖望著他后背綻開的傷口,突然想起他曾說"萬物皆有善緣",原來超脫凡塵的高僧,也會為她這只小妖生出護短的執(zhí)念。懷中佛珠突然迸發(fā)萬丈金光,那是千百年修行的善念,在這一刻,化作了守護她的牢籠與港灣。
驚雷炸響的剎那,小和尚后背的鮮血浸透了狐妖雪白的皮毛。她顫抖著將佛珠重新串回他腕間,卻發(fā)現(xiàn)那些承載著千年修行的菩提子,竟在血色浸染下泛起溫柔的光暈。"疼嗎?"狐妖哽咽著觸碰他結(jié)痂的傷口,換來的卻是小和尚虛弱卻堅定的笑容:"原來為一人心動,勝過千萬次禪定。"
自那夜起,破廟的木魚聲悄然沉寂。小和尚褪去袈裟,換上粗布短打,腰間別著的不再是佛珠,而是狐妖用尾毛編織的平安結(jié)。他跟著狐妖踏遍山河,看她在月下舒展九條狐尾,為她采摘能緩解妖丹反噬的靈草。每當(dāng)途經(jīng)寺廟,他都會駐足聆聽晨鐘暮鼓,卻不再有踏入的念頭——佛說眾生皆苦,可他只想做她一人的渡舟。
幽冥谷的玄冰封印傳來陣陣震顫。妖王望著水晶球里相攜而行的身影,心口的齒痕又開始灼痛。他嘶吼著撞向封印,震得血海浪濤翻涌:"她本應(yīng)是最強大的狐妖!你這凡人能給她什么?!"鎖鏈勒進他血肉模糊的脖頸,卻不及目睹愛人與他人相守的萬分之一疼痛。
深秋的桃林,狐妖倚在小和尚懷中,看他用枯枝在地上畫著笨拙的狐形。"等春天來了,我們就種滿桃樹。"小和尚將她冰涼的手捂在掌心,呵出的白霧在月光下凝成細小的冰晶。狐妖突然紅了眼眶,原來真正的溫暖,不是強大的妖丹,不是至高的修為,而是有人愿意為她墜入輪回,共嘗人間煙火。
而千里之外,妖王的嘶吼化作凄厲的風(fēng)聲,吹落桃林第一片紅葉。他望著水晶球里逐漸模糊的畫面,獨眼淌出的血淚將玄冰腐蝕出猙獰的孔洞——曾經(jīng)高傲的妖王,如今只能在封印中,看著心愛之人與他人書寫圓滿。
古剎鐘聲驚起檐角銅鈴,小和尚的師傅佇立在千佛殿中,望著蒲團上那個永遠空著的位置,手中的念珠早已被捻得發(fā)亮。當(dāng)他聽聞弟子還俗的消息時,正對著佛祖金身誦讀《法華經(jīng)》,書頁突然被風(fēng)掀起,字句在眼前模糊成一片。
"老衲尋遍天下,才在深山破廟中找到你這具慧根。"師傅拄著拐杖,在桃林外枯坐了三日三夜,終于等來攜手而歸的兩人。他渾濁的目光掃過弟子腕間褪色的平安結(jié),落在狐妖藏在身后的狐尾上,"二十載晨鐘暮鼓,三千卷經(jīng)文誦讀,竟抵不過一只狐妖?"
小和尚垂首合十,袈裟換成布衣后,身上卻依然帶著佛性的溫和:"弟子曾以為,超脫在于遠離塵世。"他側(cè)過身,讓身后的狐妖露出臉龐,她怯生生地朝老和尚福了福身,"但當(dāng)她為我擋下天雷的那一刻,弟子才明白,慈悲不在廟堂高處,而在護一人周全。"
狐妖的指尖輕輕勾住小和尚的衣角,九條狐尾不自覺地纏上他的手腕。師傅望著弟子眼中從未有過的堅定光芒,忽然想起初見時那個在雪地中向佛像行禮的幼童。那時的小和尚,眼中也有這般純粹的執(zhí)著。
"你可知,這是要墜入輪回之苦?"師傅顫抖著展開一卷《楞嚴經(jīng)》,泛黃的紙頁間夾著小和尚兒時抄寫的經(jīng)文,"老衲本欲將主持之位傳你,讓你弘揚佛法,度化眾生。。。。。。"
"師傅,"小和尚突然跪地,額頭觸到滿地落葉,"弟子雖不再身披袈裟,但愿以另一種方式修行。"他握住狐妖的手,掌心相貼處泛起微光,"她是我今生的劫,亦是我渡己渡人的緣。"
暮色漸濃,師傅起身時,拐杖重重戳在地上,驚起一群歸鳥。他望著桃林深處逐漸亮起的燈火,將那卷經(jīng)文輕輕放在小和尚面前,轉(zhuǎn)身離去的背影,在夕陽下顯得格外孤寂。古剎的鐘聲再次響起,這一次,卻再也喚不回那個潛心向佛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