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長的意思是說,如果天意想讓燕國建立,那自然會給機會,如果一直沒有機會,那就說明天意不想讓燕國再重建?”
慕容軒在一旁聽了許久,仿若在心中積累了諸多疑惑,忍不住插話道。
老者微微點頭,肯定了慕容軒的疑問。
慕容軒接著問道:“道長,那在復國的過程中,如何感知天道的意愿,又該如何避免偏離正道呢?”
老者微笑著看著慕容軒,眼神中透著幾分慈愛,緩聲道:
“慕容公子,這就需要時刻保持自省的意識,仿若那高懸的明鏡,時刻審視自身。心中始終牢記百姓的福祉,遵循自然的規(guī)律和天道,不被個人的私欲所迷惑,仿若那澄澈的湖水不被雜質(zhì)污染??梢岳斫鉃閺蛧倪^程中有沒有按照百姓和民眾的意愿和利益方向努力,如果燕國的建立和百姓的意愿一致,那燕國的復國就是順天道,如果燕國的建立需要用無盡的殺戮來實現(xiàn),則逆天道?!?/p>
老者摸了摸胡須,仿若在梳理歲月的智慧,接著說道:
“要明白權(quán)力是用來為百姓謀福利的,而不是滿足個人私欲的工具。在做出每一項決策、采取每一個行動之前,都要思考是否符合天道人心。只有這樣,才能在復國的道路上不偏離方向,穩(wěn)步前行,仿若那航行在大海中的船只沿著正確的航線駛向彼岸?!?/p>
慕容垂接著問道:
“道長,老子所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句話,很多人都不太理解,甚至誤解頗深,您能給晚輩講解一下其中的含義嗎?這與治國理政以及復國大業(yè)又有著怎樣的關(guān)聯(lián)呢?”
老者微微一怔,神色變得更加莊重肅穆,仿若即將開啟一扇神秘的智慧之門,沉聲道:
“慕容居士,這句話是老子思想中非常深邃卻又常常被人誤解的一句。其實,天地并不是真的沒有仁愛之心,而是說天地對待萬物都是一視同仁的,不會因為對某一個事物的偏愛而改變其運行的規(guī)律。萬物在天地之間都是平等地生長、發(fā)展和消亡,就如同祭祀時用的芻狗一樣,用完即棄,聽其自然,這并非冷漠無情,而是一種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大仁大愛?!?/p>
老者深吸一口氣,仿若在吸納天地之靈氣,繼續(xù)道:
“同樣的道理,圣人治國也應該秉持這樣的態(tài)度,不偏袒、不徇私,讓百姓在自然的秩序中生活和繁衍,仿若那萬物在天地間自然生長。對于復國大業(yè)來說,更是不能憑借個人的情感或者私利去隨意地干預和改變事物的發(fā)展,而是要順應時代的潮流和趨勢,尊重百姓的意愿和選擇,讓國家在自然的發(fā)展軌跡中逐漸走向興盛,仿若那順應天時的種子茁壯成長為參天大樹。如果強行用個人的意志去左右國家的發(fā)展,違背了天道和民心,那么即使暫時取得了一些成果,也難以長久維持下去,仿若那無根之木,雖能一時繁茂,終難長久。”
慕容垂眉頭緊鎖,憂心忡忡地問道:
“道長,如今天下戰(zhàn)亂頻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仿若置身于煉獄火海,如果按照老子所說的順其自然的思想去做,那百姓豈不是要遭受更多的戰(zhàn)亂之苦嗎?這與我們想要救國救民的初衷又怎么能夠相符合呢?我慕容氏一直以來都懷有復興燕國、拯救蒼生的抱負,如果只是一味地順其自然,看著百姓受苦,而不采取積極的行動,我實在是于心不忍啊。還望道長能夠為晚輩解惑,仿若在這黑暗中為我指引一條明路?!?/p>
老者微微搖頭,臉上露出悲憫的神情,仿若在為這亂世蒼生而哀嘆,言道:
“慕容居士,你的擔憂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你要明白,老子所說的順其自然,并不是讓你對這亂世坐視不管,任其發(fā)展,仿若那鴕鳥把頭埋在沙中?!?/p>
老者站起身來,步伐緩慢而沉穩(wěn)地走到慕容垂身邊,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仿若在傳遞一種力量,說道:
“所謂順應天道,是要你深刻地洞察這天下大勢的發(fā)展規(guī)律,不做違背規(guī)律的事情,仿若那睿智的舵手順應風向潮流駕馭船只。如今這天下戰(zhàn)亂紛紛,必然有其內(nèi)在的因果循環(huán),仿若那晝夜交替、四季更迭皆有其理。你若想要復國,就不能盲目地憑借武力去爭奪一時的勝負,而是要順應民心所向,以道為基礎,去構(gòu)建一個符合百姓需求的國家秩序,仿若那順應地勢而建的堅固城池?!?/p>
老者回到座位上,從容坐下后繼續(xù)說道:
“比如說,在這亂世之中,你可以先從一個地方的治理做起,讓百姓在你的治理下能夠休養(yǎng)生息,感受到生活的安寧與富足,這樣一來,百姓自然會衷心地歸附于你,你的勢力也會逐漸地壯大起來,這才是真正順應天道的做法,仿若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你只是為了復國而復國,不顧百姓的死活,那么即使你暫時建立起了一個國家,也必然難以長久地穩(wěn)固下去,仿若那空中樓閣,看似美麗卻無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