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貴春被賜鴆酒自盡,已過了半月有余。
曾經(jīng)顯赫一時,根深葉茂的易家,頃刻間樹倒猢猻散,男丁流放,女眷做奴,家產(chǎn)抄沒。
這場突如其來的巨變,無論是前朝還是后宮,都引起了一陣巨大的震蕩。
特別是后宮,因易妃半月前的復寵興盛的風向,再一次變了。
昔日與易貴春交好,或礙于易家權(quán)勢而對其逢迎的妃嬪,如今個個噤若寒蟬,急于撇清關(guān)系。
因那日大義滅親被封為瑤嬪的易書瑤,自那日大殿舉證后,便一直稱病,閉門不出。
偶爾不得已出來一趟,也是身著極為樸素的淡色衣裳,打扮不見任何鮮艷的顏色,簪戴的也是最簡樸不過的飾品。
渾身上下,透著股蕭索氣息,聽聞已把素持齋,一心向佛了。
而之前總是奚落水仙的,墻頭草般的韻嬪,如今卻是第一個主動向禮和宮示好的。
她精心備下了一份厚禮,多是些寓意多子多福的金玉玩器和上好的安胎補品。
韻嬪將這些東西親自送到禮和宮門外,雖然沒見到水仙,但還是誠懇道:
“此乃妾身聊表心意,恭賀貴妃娘娘雙胎之喜?!?/p>
至于之前與韻嬪交好的婉妃,在水仙重新協(xié)理六宮后,便以“身子不適,恐過了病氣給貴妃娘娘”為由,向協(xié)理六宮的兩位貴妃告假,免了近日的晨昏定省。
真病還是假病,其中滋味,恐怕只有婉妃一人得知了。
后宮一眾,妃嬪不少。
無論是先來的還是后到的,眾妃嬪心中明鏡一般,皇上對瑾貴妃的愛重已是顯而易見。
加之她腹中雙胎帶來的尊榮,其勢正盛,皆是不敢造次。
一時間,雖說禮和宮門前雖瑾貴妃靜養(yǎng),其余妃嬪不便打擾而略顯冷清。
但六宮事務(wù)的裁決卻隱隱都以水仙的意向為尊。
而六宮之首的坤寧宮,則在瑾貴妃的恩寵加身后,顯得愈發(fā)冷清。
皇后的病似乎更重了,宮門終日緊閉,鮮少與人往來。
之前還有妃嬪在皇后初病時,侍疾在側(cè),如今看皇后一時半會兒不像要好的模樣,甚至身體愈加孱弱恐活不久,無論是低位還是高位的妃嬪,都逐漸疏遠了坤寧宮。
后六宮看似十分平靜,然而在那平靜的表象下,人人的心思都很浮躁,企圖在這場即將而來的變局中贏得最大的機會。
——
初一,昭衡帝循例駕臨坤寧宮探望病中的皇后。
坤寧宮寢殿里,彌漫著一股藥氣。
皇后穿著相較天氣略顯厚實的明黃色寢衣,靠坐在榻上,眼下有著淡淡的青影,確是一副久病纏身的虛弱模樣。
見皇帝進來,她掙扎著要起身行禮,然而被昭衡帝虛扶止住。
“皇后病中,不必多禮,好生將養(yǎng)才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