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吧!"張浩大喝一聲,"讓我們做最后的了斷!"
他的身體開始發(fā)光,強烈的生命氣息從他體內(nèi)涌出。
這是凈化升華的前兆,也是他最后的希望。
但是,凈化升華并不是簡單的法術(shù),它需要巨大的精神力量作為支撐。
張浩閉上眼睛,開始回想起華夏大地上千百年來的治水歷史。
他想起了大禹治水的傳說。
四千多年前,洪水泛濫,民不聊生。
大禹受命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用了十三年的時間,終于制服了洪水。
他不是用堵的方法,而是用疏導(dǎo)的智慧,讓水流歸于正道。
"疏導(dǎo)。。。。。。"張浩在心中默念,"不是對抗,而是引導(dǎo)。"
他又想起了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故事。
兩千多年前,岷江水患頻發(fā),百姓深受其害。
李冰父子因地制宜,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
"深淘灘,低作堰"的治水理念,讓成都平原變成了天府之國。
"因地制宜。。。。。。"張浩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順應(yīng)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
他還想起了現(xiàn)代的治水英雄們。
那些為了治理污染而奮斗的環(huán)保工作者。
那些為了凈化河流而獻出生命的科學家。
那些默默無聞但堅持不懈的普通民眾。
"他們都是英雄,"張浩心中涌起強烈的敬意,"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責任和擔當。"
這些思緒化作巨大的精神力量,在張浩體內(nèi)匯聚。
他感受到了千百年來華夏兒女治水的決心和智慧。
這種力量超越了個人,超越了時空,是整個民族的精神傳承。
"我明白了,"張浩睜開眼睛,眼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光芒。
"凈化不是簡單的消除,而是重建生態(tài)的平衡。"
"我要做的不是摧毀毒潭,而是將它轉(zhuǎn)化為生命之源。"
隨著這種覺悟的產(chǎn)生,張浩體內(nèi)的力量開始發(fā)生質(zhì)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