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份焦慮:奴隸之子逆襲成“非洲黑魔王”的黑色幽默
門格斯圖·海爾·馬里亞姆出生于一個特殊的家庭,他的父親是埃塞俄比亞某省長的奴隸。
在埃塞俄比亞傳統(tǒng)且等級森嚴的社會結(jié)構(gòu)中,奴隸的身份如同沉重的枷鎖,意味著世世代代的卑微與困苦。
然而,門格斯圖卻有著與眾不同的“自我認知”。
成年后的門格斯圖,對自己的“被太陽曬黑的咖啡色皮膚”充滿了復雜的情感,甚至帶著一種近乎荒誕的恥辱感。
他常常對著鏡子,用一種戲謔又略帶自嘲的口吻感慨:“上帝造人時肯定手滑了,我這膚色簡直是非洲限定款煤球!”
這種看似輕松的話語背后,隱藏著他內(nèi)心深處對身份的掙扎。
軍校畢業(yè)后,門格斯圖獲得了前往美國受訓的機會。
在美國,他頻繁遭遇種族歧視,那些白人異樣的眼光和侮辱性的言語,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著他的自尊。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從這種痛苦中“悟”出了一套“反向黑化”邏輯。
他覺得既然白人覺得他黑,他就偏要把全國“染得更黑”。
于是,掌權(quán)后的他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全國禁用美白霜,還煞有介事地宣稱:“我們的目標是——讓埃塞俄比亞成為宇宙黑洞!”
這一荒誕的舉措,看似是他在對抗種族歧視,實則暴露出他內(nèi)心深處因身份而產(chǎn)生的扭曲心態(tài),也為他日后充滿魔幻色彩的統(tǒng)治埋下了伏筆。
二、政變上位:軍裝版《權(quán)力的游戲》的驚心動魄
1974年,埃塞俄比亞國內(nèi)局勢動蕩,權(quán)力更迭的暗流涌動。
門格斯圖宛如“非洲版小指頭”,憑借著三寸不爛之舌和敏銳的政治嗅覺,在政變的舞臺上開始了他瘋狂的表演。
他深知末代皇帝海爾·塞拉西年事已高,統(tǒng)治力逐漸衰退。
于是,他開始在同僚中煽風點火,用極具煽動性的語言忽悠道:“咱們這政變得按《孫子兵法》來,核心戰(zhàn)術(shù)是——趁皇帝老得啃不動牛排時掀桌!”
在他的蠱惑下,一群野心勃勃的軍官被拉入了這場政變的漩渦。
罷黜末代皇帝海爾·塞拉西的那天夜晚,門格斯圖帶著一群心腹?jié)撊牖实鄣膶媽m。
83歲的老皇帝海爾·塞拉西,這位曾經(jīng)在埃塞俄比亞王座上坐了幾十年的君主,此刻正虛弱地躺在床上。
門格斯圖親自動手,用枕頭悶死了這位老人,邊動手邊嘀咕:“圣靈啊,您老別怪我,要怪就怪這枕頭是意大利進口的!”
這一充滿荒誕感的場景,仿佛是歷史開的一個殘酷玩笑。
事后,門格斯圖還順手擼走了皇帝的所羅門王戒指。
這枚象征著皇權(quán)和古老榮耀的戒指,到了他手中卻成了他炫耀的資本。
他逢人就吹:“看!這就是我祖?zhèn)鞯姆侵弈Ы?!?/p>
仿佛戴上這枚戒指,他就能成為埃塞俄比亞真正的統(tǒng)治者,卻不知他的這一系列行為,早已為他日后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三、統(tǒng)治藝術(shù):蘇聯(lián)模式+非洲魔改的荒誕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