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色微明。
陸明淵沒有讓阿大阿二駕車,而是選擇獨自步行前往貢院。
晨曦中的江寧府,褪去了夜晚的靜謐。
他走在青石板路上,聽著遠處傳來的秦淮畫舫上的歌聲余韻,聞著街邊早點鋪子里飄出的面食香氣,看著挑著擔子匆匆而過的貨郎,心中一片寧靜。
這種寧靜,是前世從未有過的體驗。
那是一個信息爆炸、節(jié)奏快到讓人窒息的時代。
而此刻,他能清晰地感受到時間的流淌,能觸摸到這座古老城池的脈搏。
當他踏入江南貢院的大門時,喧囂被隔絕在外。
晨光穿過高大的牌坊,在地面上投下斑駁的光影,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清洌的墨香與草木的芬芳。
三三兩兩的學子已經(jīng)到了。
他們或是在庭院的石桌旁低聲交談,或是手捧書卷在回廊下踱步默誦。
每個人身上都帶著一種屬于讀書人的獨特氣質(zhì)——自信、矜持,以及一絲掩飾不住的傲氣。
能進入此地的,無一不是百里挑一的俊彥,是各自府縣的天之驕子。
陸明淵的出現(xiàn),像是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瞬間激起了層層漣漪。
他的年紀實在太扎眼了。
一個看起來不過十歲出頭的孩童,身著一身合體的天青色儒衫,獨自一人走在這群平均年齡在十五六歲的少年郎之中,顯得格格不入。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匯聚到了他的身上。
那目光中,有好奇,有驚訝,有審視,甚至還有幾分不易察覺的輕視。
“這……是哪家的書童走錯地方了?”
有人低聲議論。
“不對,你看他腰間掛的玉牌,是貢院學子的身份牌?!?/p>
另一人眼尖,立刻反駁道。
“學子?怎么可能!他這年紀,怕是連四書五經(jīng)都未必能背全吧?”
“莫非是哪位大人的子侄,走了門路進來旁聽的?”
議論聲雖輕,卻清晰地傳入了陸明淵的耳中。
他神色不變,依舊是那副古井無波的模樣,徑直朝著明倫堂的方向走去。
他的鎮(zhèn)定與從容,反而讓那些議論的學子們心中更多了幾分驚疑。
明倫堂內(nèi),早已坐了不少人。
這是一間極為寬敞的講堂,地面鋪著光滑的青磚,一排排的案幾擦拭得一塵不染。
陽光從雕花的窗欞透入,將堂內(nèi)照得明亮而肅穆。
陸明淵的進入,再次引起了一陣小小的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