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夢澤深處重歸寂靜,只余下水波輕蕩的嗚咽。張胥盤坐于古老祭壇之上,龍淵劍橫于膝前,那枚水靈珠已完全融入劍格,湛藍光華內(nèi)蘊,仿佛劍身本身便是一泓深不見底的寒潭。他閉目凝神,竭力消化著方才與共工怨念對抗的感悟,以及水靈珠中蘊含的浩瀚水元。
蘇定方指揮手下清理戰(zhàn)場,救治傷員,布設(shè)警戒,目光卻不時擔憂地望向張胥。方才那毀天滅地的一幕猶在眼前,若非龍淵劍與水靈珠特性特殊,后果不堪設(shè)想。
良久,張胥緩緩睜開眼,長吁一口氣,眸中精光內(nèi)斂,氣息竟比受傷前更為沉凝渾厚。
“校尉,如何?”蘇定方上前問道。
“因禍得福。”張胥輕撫龍淵劍身,劍身傳來一絲愉悅的嗡鳴,“水靈珠與我劍意相合,更得了……一絲共工殘念中剝離的純粹水元,令我修為略有精進。更重要的是……”
他站起身,目光穿透重重水霧,望向水壑最幽深之處:“我能更清晰地感受到荊州鼎的呼喚了。它就在下方,被九條主水脈拱衛(wèi),然其氣息……似乎并非全然安穩(wěn)?!?/p>
“哦?有何異常?”
“鼎器乃鎮(zhèn)國重器,本應(yīng)中正平和,鎮(zhèn)壓地脈氣運。然此刻荊州鼎的氣息,卻隱有一絲躁動不安,仿佛……被什么東西驚擾了沉睡?!睆堮沲久?,通過水靈珠的感知,那來自地底深處的波動雖微弱,卻帶著一種令人心悸的紊亂。
蘇定方神色一凜:“莫非又是邪祟手段?”
“不像?!睆堮銚u頭,“邪祟之力污穢陰冷,而這股躁動……更似地脈自身失衡引發(fā)的龍氣震蕩?!彼D了頓,回憶起長安袁天罡的教誨,“袁師曾言,九鼎鎮(zhèn)九州,亦鎮(zhèn)九州地脈龍氣。一鼎有變,或會牽連他處。冀州鼎被毀,或許已對天下地脈造成了我們尚未察覺的影響?!?/p>
仿佛是為了印證他的話語,腳下祭壇忽然傳來一陣極其輕微、卻深入骨髓的震動!并非來自水域,而是源自大地極深處!
與此同時,遠在數(shù)千里之外的長安城。
兩儀殿內(nèi),李世民正與房玄齡、杜如晦商議漕運之事,懷中那已無念珠溫養(yǎng)、卻更深融入其體內(nèi)的軒轅劍意猛然一動!他猝然???,霍然抬頭,望向南方,眉頭緊鎖。
“陛下?”房玄齡察覺有異。
李世民擺擺手,凝神感應(yīng)片刻,沉聲道:“地脈龍氣……方才南方似有異動,雖微不可察,卻牽動了長安根基?!彼^承軒轅劍意,又得赤霄、泰阿認可,對華夏山河氣運的感知遠超常人。
幾乎同時,袁天罡與李淳風略顯匆忙地求見,二人面色凝重,手中羅盤指針微顫。
“陛下!”袁天罡來不及行禮,直接道,“紫微星垣微暗,地儀盤顯示,荊州方向地脈龍氣有短暫紊動,雖很快平復(fù),但其性躁急,恐非吉兆!”
李世民目光銳利:“可是與云夢澤有關(guān)?張胥他們……”
“十有八九。”李淳風接口,“荊州鼎鎮(zhèn)守楚地,調(diào)和南北水脈龍氣。冀州鼎毀,北方地脈已失一重要錨點,若荊州鼎再有何閃失,南北龍氣失調(diào),恐引發(fā)更大范圍的地動山搖,江河改道!”
殿內(nèi)氣氛瞬間凝重。江山社稷,系于地脈,地脈安,則天下安;地脈亂,則禍亂叢生。
李世民沉吟片刻,決斷道:“傳令張胥、蘇定方,探尋荊州鼎務(wù)必謹慎,以穩(wěn)固地脈為第一要務(wù),若事不可為,寧可暫緩取鼎,亦不可使其有損!另,傳訊于劍南道、山南道都督,密切監(jiān)控巴蜀、荊襄地區(qū)地動、水情,若有異常,八百里加急奏報!”
“臣等遵旨!”
命令迅速傳出。而在地底深處,那細微的震動如漣漪般擴散,雖未造成肉眼可見的災(zāi)難,卻已悄然撥動了某些敏銳存在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