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朔改元的意向,自那日貞觀殿朝會之后,便如同春日里悄然滋生的藤蔓,迅速在紫微宮的高墻內蔓延開來,雖未正式公告,但那股山雨欲來的氣息,已敏銳地被宮闈深處的人們所捕捉。
這日午后,承香殿內暖意融融,武媚正端坐于書案前,校對著一批由高僧新譯的佛經(jīng)稿本。這是她近年來以示虔信、也為彰顯皇后德行而主持的事務之一。案上鋪展著來自天竺的貝葉經(jīng)片,其上以朱墨書寫著工整的梵漢對照譯文,字跡端正,透著莊嚴肅穆。
她執(zhí)著一支細桿朱筆,目光一行行掃過經(jīng)文,偶爾在某些拗口的譯名或句式旁,以娟秀的小字做出批注或修正。殿內檀香裊裊,氣氛本該是寧靜而超脫的。
然而,這份寧靜被殿外一陣略顯急促卻又刻意放輕的腳步聲打破。一名心腹女官悄步而入,來到武媚身側,俯身低語了幾句。
武媚執(zhí)筆的手微微一頓,筆尖懸在貝葉經(jīng)片上方寸許,未曾落下。她抬起眼,眸中閃過一絲了然,隨即又恢復了平靜,只微微頷首,示意女官退下。
不多時,便聽得殿外廊下,傳來秘書監(jiān)官員那特有的、帶著恭敬與謹慎的腳步聲,以及他們懷中那以明黃綢緞包裹、象征著帝國法統(tǒng)承續(xù)的詔書樣本,與袍服摩擦發(fā)出的細微窸窣聲。他們是奉命,將初步擬定的改元詔書樣本,送往陛下御覽。
雖然隔著重重的殿門與帷幕,那“龍朔”二字,并未直接傳入武媚耳中。但那股彌漫在空氣中的、因重大決策臨近而產(chǎn)生的無形波動,以及秘書監(jiān)官員此刻出現(xiàn)在宮苑深處的行蹤,已足夠讓她確認心中猜測。
她的目光,重新落回眼前的貝葉經(jīng)稿上。恰在此時,她正校對至《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中某段關于“天龍八部”護持佛法的注釋旁。朱筆的筆尖,因那片刻的凝神與心緒的微妙起伏,不受控制地在貝葉那略顯粗糙的表面上,輕輕一頓。
一點殷紅的朱砂墨團,瞬間在工整的墨字旁洇染開來,如同雪地里驟然綻放的一朵紅梅,刺目而突兀。
武媚看著那點墨團,并未立刻擦拭或修正。她沉默了片刻,視線仿佛穿透了那墨團,看到了更深層的東西。隨即,她的唇角,幾不可察地向上彎起一個極淺、極淡的弧度,帶著一絲了然,一絲玩味,甚至還有一絲難以言喻的冷峭。
她并未抬頭,目光依舊停留在經(jīng)卷之上,仿佛只是在對那“天龍八部”的注釋發(fā)出感慨,聲音輕緩,如同自語:
“原來……陛下這是要,效法天龍,行云布雨了……”
“龍朔”,龍者,行云布雨,主宰江河,象征著無上的權威與力量;朔者,月朔,萬象更新之始。李治以此為年號,其意不言自明——他要徹底掃去病弱與權臣帶來的陰霾,如龍騰九天,重新執(zhí)掌乾坤,布澤天下,開啟一個由他絕對主導的、嶄新的時代。
她的話語剛落,窗外庭院上空,恰有一只不知從何處飛來的雛鷹,正奮力撲打著尚顯稚嫩的翅膀,試圖越過太極宮那重重高聳的殿宇飛檐。它的身影在湛藍的天空背景下,劃過一道短暫而充滿掙扎意味的軌跡,旋即消失在層疊的琉璃瓦之后。
承香殿內,檀香依舊,貝葉經(jīng)上的那點朱砂墨團,也漸漸凝固。武媚緩緩放下朱筆,取過一張干凈的宣紙,輕輕覆在那墨團之上,將其吸干、覆蓋。她的動作從容不迫,臉上看不出絲毫異樣,仿佛剛才那瞬間的失態(tài)與那句意有所指的低語,都只是幻覺。
然而,那被覆蓋的墨團,與窗外那試圖逾越宮闕的雛鷹身影,卻如同兩個無聲的注腳,烙印在了這龍朔改元前奏的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