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地區(qū),有一個神秘的夜晚,讓每一個知曉的人心生敬畏,那便是農(nóng)歷六月初五。當(dāng)夜幕逐漸籠罩大地,平日里熱鬧的村落悄然發(fā)生變化,家家戶戶門窗緊閉,還在門楣、窗欞之上插上桃枝,仿佛要將什么未知的東西阻擋在外。
街頭巷尾不見孩童的嬉鬧,大人們也都行色匆匆,趕在天黑透之前回到家中,閉門不出。屋內(nèi)燈火搖曳,映照著人們臉上隱隱的不安。老人們坐在昏暗的角落,壓低聲音叮囑晚輩莫要出聲,那凝重的氛圍,如同一張無形的網(wǎng),緊緊籠罩著每一個空間。
這一夜,究竟藏著怎樣的秘密?為何整個潮汕大地都陷入這般如臨大敵的靜謐?隨著夜色漸深,一個驚悚的傳說如同鬼魅般浮現(xiàn)
——“鬼擔(dān)西瓜”。
在潮汕人的觀念里,去年六月初六后、今年六月初五前去世的人,被稱作
“新鬼”。這些新鬼在陰間有個重要的儀式要完成,那便是在六月初六子時,也就是
12
點到
2
點,踏上那陰森的奈何橋,開啟前往地府的新旅程。而在過橋之前,家中親人需在六月初五晚上備好祭品,恭迎新鬼回家。
這祭品可大有講究,必須有一個圓滾滾的大西瓜,還有一塊肥瘦相間的煮熟豬肉,再搭配上一些其他的供品,滿滿當(dāng)當(dāng)擺放一桌。西瓜用竹籃子精心裝著,扁擔(dān)一頭串起籃子上的竹環(huán),一頭穩(wěn)穩(wěn)放在地上,仿若搭建起一座連通陰陽的小小
“橋梁”。據(jù)說,這是為讓新鬼能一頭挑著西瓜,一頭挑著其他祭品,在過奈何橋時,用西瓜和豬肉賄賂那兇神惡煞的鬼差,以求順利通過,免受折磨。
曾聽聞,往昔有戶貧寒人家,實在湊不出買肉的錢,只能在祭拜時給新去世的親人擺上一個西瓜。到了奈何橋邊,別的鬼都用肉討好鬼差,這家新鬼卻只能遞上西瓜,好在鬼差竟也收下,讓他順利過了橋。自此以后,每年六月初六,西瓜和豬肉就成了固定的祭品,延續(xù)著這份對逝者的牽掛與祈愿。
還有一種說法,在那神秘的陰間,鬼也有自己的
“小算盤”。鬼們認(rèn)為,要在鬼門關(guān)大開之前,吃得肚子圓滾滾,積攢足夠的力氣,這樣等到投胎的機會來臨,才能有個好
“開端”。而西瓜,水分足、個頭大,無疑是最佳的
“飽腹”
選擇。于是,便有了鬼擔(dān)西瓜這一奇特景象,他們挑著沉甸甸的西瓜,穿梭在陰陽交界處,為投胎做足準(zhǔn)備。
在很久很久以前,潮州府城有個賣西瓜的年輕漢子,居住在一個叫
“虎頭”
的小村落附近,他心地善良,樂于助人,所以生意特別紅火。每年夏天,西瓜郎都會推著滿滿一車西瓜到湘子橋頭售賣,常常忙碌到深夜,等賣完所有瓜,已是子時。某個農(nóng)歷六月初一的夜晚,夜色如墨,星星稀疏,西瓜郎哼著小曲,推著空車路過虎頭。此地坡度較大,野草在夜風(fēng)中沙沙作響,透著幾分陰森。突然,路邊一個白色身影閃過,西瓜郎心頭一驚,下意識握緊了西瓜刀,以為遇上賊人。這時,一道輕柔的女子聲音傳來:“大哥不必驚慌,小女子不是賊人?!?/p>
西瓜郎定睛一看,原來是個身著白色衣裙的標(biāo)致姑娘,面容雖略顯蒼白,卻難掩秀麗。
姑娘楚楚可憐地說:“我在附近親戚家做客,錯過了回家時辰,如今太晚,不敢獨自走路。大哥,能否送我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