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陽光透過窗簾,顯得格外普通。仁把外套披在肩上,手心的繃帶已經(jīng)被血浸出一圈暗紅。背脊一動就鈍痛,他仍出了門。
圖書館的空調(diào)開得有點(diǎn)冷。門口的感應(yīng)門發(fā)出輕響,消毒水與舊紙的味道混在一起。前臺的管理員抬眼看他一眼——他衣料單薄、步子發(fā)虛、手上包著臨時纏就的繃帶——那目光停了半秒,又很職業(yè)地移開。
仁沒有開口。他走向目錄檢索的電腦,坐下,指尖在鍵盤上停了一瞬,想起以前玲華常常提到的書籍,隨即敲下:「陰陽道陰陽術(shù)」。又敲下:「葦原中國」。
屏幕上跳出長長的書單。他順著編號去找書:厚重的『陰陽道通論』『神只志』『古事記校注』『日本書紀(jì)』『神話與國土生成傳說』,還有一本民俗研究者寫的『葦原中國考』。他一摞一摞抱在懷里,背上骨頭像被棍子頂著,疼得他不得不換只手。
坐到閱覽桌前時,燈光把紙頁照得發(fā)白。仁抽出便簽、筆。指尖握筆時一陣刺痛,他換成左手,寫字歪歪扭扭。
第一頁翻開,腳注密密麻麻地?cái)D在下沿。他忍不住想起東京那會兒,玲華坐在他旁邊,指尖拖著筆,嘴角帶笑:“腳注才是你要看的地方,正文都是廢話?!闭f著她就把書折到最里,叫他“把眼睛放聰明一點(diǎn)”。
他吸了口氣,把視線壓到腳注上。
——「葦原中國:高天原與黃泉之間之中洲,人神交錯之場?!?/p>
——「天孫降臨之舞臺,亦為諸神『造國』與『試驗(yàn)』之所?!?/p>
——「后世傳說中,漸成‘人之國土’的代稱,然其原義多見混用?!?/p>
「人神交錯之場?!埂冈囼?yàn)之所。」
仁在便簽上寫下兩行:葦原中國=中間世界。
他抬眼,盯著紙面。腦子里一點(diǎn)一點(diǎn)拼回那夜在黑曜她說過的話:「世原是被高天原造出來的?!埂柑旖蛏駛兿肟纯此麄兡茏龀鲈鯓拥耐昝啦恍嗾??!?/p>
不是巧合。不是傳說里的「比喻」。是刻意建造的場所。
是實(shí)驗(yàn)場。
筆尖頓了頓,他又寫:=世原?
仁按住胸口,讓呼吸慢下來。他翻到下一本,把「高天原」的條目對照過去,又把黃泉的段落掃了一遍——上方、下方、夾在中間的「國」,傳說里的通路、祭儀、禁忌、被掩去的儀式。他越看越冷靜,越冷靜心里越發(fā)緊。
如果世原對應(yīng)葦原中國,那么——
為什么玲華這樣的異津神沒有直接出現(xiàn)在世原,而是從曾經(jīng)生活在東京?
他把這句寫下來,又劃掉。紙面上留下一道深深的筆痕。他盯著那道痕,難道玲華她本不是異津神,而是在世原被誤認(rèn)成了異津神的其他高天原的造物或者神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