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煙詫異的看了一眼張建國,臉上布滿了驚訝之色。
她像是受驚的小鳥一樣,把張建國拉到一邊,低聲說道:
“建國,你知道拉電線得花多少錢嗎?還有以后每個月的電費?”
“知道啊,兩家加起來拉電線得三四十元,每個月電費估計一兩元吧?”
“你知道還要扯電線!”
“嫂子,羊油燈的光跟黃豆粒一樣,你做針線活眼睛都要熬瞎啦。咱把電線一拉,晚上就跟白天一樣,亮亮堂堂?!?/p>
柳煙不想拉電線那是假的,怕花錢那是真的。
每次看到別人家晚上點電燈,就心里癢得慌。
她識文斷字,每天白天不是忙著地里的活就是伺候白清明,晚上干完針線活想讀讀書,但眼睛熬的一個字兒都看不清。
所以,聽張建國這么一說,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建國,那咱省著點用?!?/p>
“哎呀,拉了電線就要用,不然更浪費,嫂子,你聽我的!”
張建國說完就掏出兜里的大前門,給兩個電工師傅一人散了一支,正好王長貴也趕了過來,看著大前門,嘿嘿一笑,夾到耳朵上。
“喲,大前門,建國,你小子發(fā)達了???”
“嘿,還不是托長貴叔的福,把咱屯管得井井有條,咱才能放心的上山尋點零票子。”
“哎呀,你就別給我戴高帽啦。對了建國,你們兩家的情況我也了解,走一個電表就完了,省的多買一個?!?/p>
看來是剛剛那根大前門起了作用,王長貴竟然主動幫張建國省錢。
一個電表十五元,可就相當于省了十幾斤豬肉。
“行,那電表就裝我家那頭,從電表后頭走線過來?!?/p>
“那我跟電工打個招呼?!?/p>
電工很顯然也經常碰到類似的情況,但一般都是父母兄弟之間為了省錢,共用一個電表。
而電費則是按照各自的電燈泡瓦數進行簡單的折算。
這也是在電表沒有普及之前,農村收電費的方式。
但東北作為全國經濟發(fā)展的領頭羊,電表也逐漸普及。
每個月電工挨家挨戶的抄表,開單子收錢。
忙活了半個小時,兩家電線都拉好了。
“建國,燈泡怎么裝?”
“外屋裝40瓦的,其他屋子都裝25瓦的?!?/p>
柳煙一聽連外屋都要裝,心里又開始心疼錢。
“建國,外屋就不用了,點個洋油燈就行。另外不用這么大的燈泡,夠用就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