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軾豪氣萬丈的感慨道。
“當年羽扇綸巾的周公瑾,指點江山,好一個意氣風發(fā)?!?/p>
“可人生也正如他自己所道,世事無常矣!”
張懷民嘖嘖道:“可惜,天意沒有給人杰時間,恐怕吳侯也難容他?。 ?/p>
“一代英雄折戟南郡,當時讓江東上下批評損兵折將。”蘇軾蹙眉道:
“北方也認為他空有盛名!”
“如此周瑜,怎能配他的威名?”
張懷民嘴角一抽:“蘇子瞻,你剛剛不是這么說的。”
你是不是故意跟我找茬?
。。。。。。
「周瑜一死,龐統(tǒng)屁顛顛的跑去江東給他吊唁了,如此不辭辛苦奔波千里的吊喪,結(jié)果是什么呢?
喪禮一結(jié)束,龐統(tǒng)光速投靠了劉備?!?/p>
「其中情況咱們也很好猜測,龐統(tǒng)出身荊州豪族,過去吊喪身上肯定帶著任務(wù)的——代表荊州過去談條件。
回去后光速投靠劉備,必然是條件沒有談攏。
周公瑾已經(jīng)死了,你們江東還敢這般獅子大開口?」
「這就是周瑜之死帶來的最早變化。
隨后江東發(fā)生的一系列變亂也都是周瑜之死產(chǎn)生的影響。
比如,此前在周瑜面前只能做狗趴著的荊州士族敢和江東談條件了,談不攏還敢翻臉。」
“未免太過粗俗!”龐統(tǒng)眉毛倒立,破口大罵:“荒唐!做狗趴著。。。。太有辱斯文了!”
黃忠也是蹙眉不悅,后人未免太貶低先人了。
我們那是見風使。。。。。。見勢。。。也不對。
我們那叫心懷大義,想要做個興復(fù)漢室的好人而已。
這很難猜嗎?
“士元,未必動怒。”諸葛亮搖了搖頭,笑道:“太祖皇帝不會在意夏商周的故事,春秋的人們不會考慮帝辛的感受。”
“我們對于后世人而言,雖是先人,或是此時天下名流士族。”
“時過千年,對于后世而言,我們的門流不值一提?!?/p>
龐統(tǒng)張了張嘴,終歸長嘆一口氣,只是道:
“唉!”
「江東士族和江淮派的矛盾是什么?
是血仇,是入侵,是利益的被侵犯。
荊州士族想要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