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范圍]起于丁卯年(強圉大淵獻),止于庚辰年(上章困敦),共十四年。?
漢景帝前元三年(丁亥年,公元前154年)?
冬季,十月,梁王劉武進京朝見景帝。當時景帝尚未確立太子,在與梁王宴飲時,閑聊中說道:“等我百年之后,就把皇位傳給你?!绷和蹼m然知道這不是正式的承諾,但心中暗自高興,竇太后聽了也同樣高興。掌管皇后、太子家事的詹事竇嬰,捧起一杯酒獻給景帝說:“天下是高祖皇帝開創(chuàng)的天下,帝位應(yīng)當父子相傳,這是漢朝立下的規(guī)矩,陛下怎么能擅自把皇位傳給梁王呢!”竇太后因此憎恨竇嬰。竇嬰便借口有病辭職;竇太后下令除了竇嬰進出皇宮的門籍(通行證),不準他再參加朝會活動。梁王因此更加驕橫。
春季,正月,乙巳(二十二日),景帝頒布敕令,大赦天下。
有彗星出現(xiàn)在西方天際。
洛陽的東宮發(fā)生火災(zāi)。
當初,漢文帝在位時,吳國太子劉賢進京朝見,得以陪伴皇太子劉啟(即后來的景帝)飲酒、下棋。吳太子在棋局上爭勝,態(tài)度不恭;皇太子拿起棋盤砸向吳太子,將其打死。朝廷派人將靈柩送回吳國安葬。靈柩到達吳國,吳王劉濞憤怒地說:“天下同是一家宗室,死在長安就葬在長安罷了,何必送回來安葬!”又把靈柩送回長安安葬。吳王從此逐漸喪失了藩臣應(yīng)盡的禮儀,聲稱有病不再進京朝見。朝廷知道這是因為他兒子的緣故,于是扣押并審問吳國的使者;吳王恐懼,開始萌生反叛的念頭。后來吳王派人代行秋季舉行的朝見禮儀(秋請),文帝再次追問吳王情況,使者回答說:“吳王其實沒??;朝廷扣押審問了我們好幾批使者,吳王害怕,因此才稱病。俗話說‘能看見深水中的魚是不吉利的’(意指過分追究會導(dǎo)致惡果),希望陛下能拋棄前嫌,給他一個改過的機會?!庇谑俏牡凵饷饬藚菄拐?,放他們回去,并賜給吳王幾案和手杖(表示對老人的尊重),特許他年紀大了,可以不必進京朝見。吳王得以免罪,謀反的念頭也就逐漸放松了。然而他在自己的封國里,憑借盛產(chǎn)銅礦和掌握海鹽資源的優(yōu)勢,百姓不用繳納賦稅;凡屬應(yīng)服兵役的人,輪到他自己服役時(踐更),吳王都支付相當?shù)某杲穑ㄆ劫Z);每年還定期慰問賢能之士,賞賜平民百姓;其他郡國的官吏想來吳國抓捕逃亡的人犯,吳王總是包庇阻攔不予交人。這樣過了四十多年。
御史大夫晁錯多次上書指出吳王的過失,認為可以削減他的封地;文帝寬厚,不忍心懲罰,因此吳王日益驕橫。等到景帝即位,晁錯勸諫景帝說:“當初高帝剛剛平定天下,兄弟少,兒子們年幼,便大封同姓宗親為王,封給齊王七十多座城,楚王四十多座城,吳王五十多座城;這三個庶出旁支的親王的封地,就占了天下的一半。如今吳王因為先前有太子事件的嫌隙,假稱有病不進京朝見,依照古法就該處死。文帝不忍心,反而賜給他幾案手杖,恩德極其深厚,他本該改過自新才是,卻反而更加驕橫放肆,開山鑄造錢幣,煮海水制鹽,招誘天下逃亡的人圖謀叛亂?,F(xiàn)在削減他的封地會造反,不削減他也會造反。削減他的封地,他造反得快,災(zāi)禍反而?。徊幌鳒p他的封地,他造反得晚,災(zāi)禍會更大?!本暗巯铝钭尮?、列侯和宗室成員共同商議這件事,沒有人敢提出反駁;只有竇嬰一人堅決反對,從此晁錯與竇嬰有了嫌隙。等到楚王劉戊進京朝見,晁錯借機說:“劉戊去年為薄太后服喪期間,在服喪的住所私下奸淫,請?zhí)幩浪??!本暗巯略t赦免了死罪,但削去了楚國的東??ぁA硗庠谇耙荒辏ň暗鄱辏?,趙王劉遂犯了罪,被削去了常山郡;膠西王劉卬因在賣爵事務(wù)中舞弊,被削去了六個縣。
朝廷大臣正在商議削減吳王的封地。吳王害怕削地會沒完沒了,于是策劃發(fā)動叛亂。他考慮到各諸侯王中沒有值得共同謀劃的人,聽說膠西王劉卬勇猛,喜好軍事,諸侯們都畏懼他,就派中大夫應(yīng)高前去口頭游說膠西王:“如今皇上任用奸邪之臣,聽信讒言賊語,侵奪削弱諸侯,處罰越來越重,一天比一天厲害。俗話說:‘舔糠皮就會舔到米粒(比喻由外及里逐步蠶食)?!瘏菄湍z西,都是聞名天下的諸侯,一旦被朝廷明察追究,就不會再有安穩(wěn)自由的日子了。吳王身患不便明言的病癥(指稱病不朝),不能親自朝見已有二十多年,常常擔心被懷疑,無法表白自己,縮著肩膀、疊著腳走路(形容恐懼不安的樣子),還害怕不被朝廷諒解。我私下聽說大王因為賣爵的事受過朝廷處分。我所聽到的其他諸侯被削地,罪行都沒有達到您這種程度;這恐怕不僅僅是削地就能了結(jié)的吧?!蹦z西王說:“確實如此。那你說該怎么辦呢?”應(yīng)高說:“吳王自認為與大王有共同的憂患,愿意順應(yīng)時勢、遵循情理,犧牲性命以替天下鏟除禍患,大王覺得可能嗎?”膠西王驚恐地問:“我怎敢這樣做!皇上逼迫再急,我只有一死罷了,怎么能不服從呢!”應(yīng)高說:“御史大夫晁錯,迷惑天子,侵奪諸侯權(quán)益,朝中臣子怨恨,諸侯都有背叛之心,人事上的矛盾已經(jīng)到了極點!彗星出現(xiàn),蝗災(zāi)發(fā)生,這正是萬世難逢的時機(指天象預(yù)示天下將變);而天下百姓憂愁勞苦,正是圣人挺身而出的時候。吳王在內(nèi)部以誅殺晁錯為號召,在外部愿追隨大王您的戰(zhàn)車奔馳,縱橫天下,所向之處皆歸降,所指之處皆陷落,無人敢不服從。大王如果真能答應(yīng)合作,吳王就率領(lǐng)楚王奪取函谷關(guān),守住滎陽敖倉的糧食,抗拒漢朝軍隊,安排好營寨房舍,等候大王您的到來。大王有幸能夠親臨前線,那么天下就可以兼并,然后由吳王和大王您兩位平分天下,不也很好嗎!”膠西王說:“好!”應(yīng)高回去報告吳王,吳王還是擔心膠西王不堅決,就親自作為使者,到膠西國當面與膠西王訂立盟約。膠西國的群臣中有人聽說了膠西王的圖謀,勸諫說:“諸侯的封地加起來還不到漢朝的十分之二(十二),做出叛逆的事讓太后擔憂(指竇太后),不是好計策?,F(xiàn)在侍奉一個皇帝,尚且都說難;假使事情成功,兩位君主分治天下,禍患只會更多?!蹦z西王不聽勸阻,于是派使者聯(lián)絡(luò)齊王、淄川王、膠東王、濟南王,他們都答應(yīng)了。
當初,楚元王劉交喜歡讀書,和魯?shù)厝松旯?、穆生、白生一起拜浮丘伯為師學(xué)習《詩經(jīng)》;等到劉交做了楚王,任命三人為中大夫。穆生不喜歡喝酒;楚元王每次設(shè)宴時,經(jīng)常特意為穆生準備味淡的甜酒(醴)。等到楚元王的兒子夷王劉郢客、孫子劉戊即位后,開始時也還時常準備甜酒,后來就忘記準備了。穆生退席后說:“可以離開了!甜酒不再預(yù)備,說明大王的心意已經(jīng)懈怠了;再不離開,楚人將會把我鉗制在街市上示眾了?!庇谑潜惴Q病臥床。申公、白生硬把他拉起來,說:“你就不念及先王的恩德嗎!如今大王只是一時疏忽了小禮節(jié),何必這樣計較!”穆生說:“《易經(jīng)》上說:‘看出事物細微變化的征兆(幾),這難道不是神明嗎!征兆(幾),是事物微妙的變化,是吉兇預(yù)先顯現(xiàn)的苗頭。君子看到征兆就行動,不會等待一天結(jié)束?!韧踔远Y遇我們?nèi)耍且驗橛械懒x存在?,F(xiàn)在大王忽視我們,這是忘記道義了。忘記道義的人,怎么能和他長久相處呢,難道我僅僅是為了一點點禮節(jié)上的小疏忽嗎!”于是稱病辭職而去。只有申公、白生繼續(xù)留在楚國。楚王劉戊逐漸變得荒淫殘暴,太傅韋孟作詩勸諫,楚王不聽,韋孟也離開了,遷居到鄒縣。劉戊因被削地一事受到處罰(指削東??ぃ?,于是與吳王暗中勾結(jié)謀反。申公、白生勸諫劉戊,劉戊將他們罰為刑徒(胥靡),穿上囚犯的赭色囚衣,在街市上舂米。休侯劉富(劉戊的叔叔)派人勸諫楚王。楚王說:“叔叔不站在我這邊,我起兵后,第一個就拿下叔叔!”休侯害怕了,就和他的母親太夫人(楚元王妃)逃奔到京城長安。
等到朝廷削減吳國會稽郡、豫章郡的文書到達,吳王便率先起兵反叛,殺了朝廷派來的俸祿二千石以下的官員;膠西國、膠東國、淄川國、濟南國、楚國、趙國也都相繼造反。楚國丞相張尚、太傅趙夷吾勸諫楚王劉戊,劉戊殺了張尚和趙夷吾。趙國丞相建德、內(nèi)史王悍勸諫趙王劉遂,劉遂燒死了建德和王悍。齊王劉將閭后來反悔,背棄盟約,堅守城池不出。濟北王劉志的都城墻壞了尚未修好,他的郎中令劫持控制了他,使?jié)蓖鯚o法發(fā)兵。膠西王、膠東王擔任統(tǒng)帥,聯(lián)合淄川王、濟南王共同攻打齊國,包圍了臨淄。趙王劉遂派兵進駐趙國西部邊境,準備等吳、楚兩軍匯合后一同西進,并派使者前往北方聯(lián)絡(luò)匈奴一起出兵。
吳王征發(fā)了全部士卒,向全國下令說:“我今年六十二歲,親自擔任統(tǒng)帥;我的小兒子十四歲,也身先士卒沖在隊伍前面。凡是年齡上與我相同,下與我小兒子相等的人,都要應(yīng)征入伍。”共征發(fā)了二十多萬人。吳王派人向南聯(lián)絡(luò)閩越、東越,閩越、東越也發(fā)兵響應(yīng)。吳王在廣陵起兵,向西渡過淮河,隨后與楚國的軍隊會合。吳王派使者送信給各諸侯王,列舉晁錯的罪狀,想要聯(lián)合各路軍隊誅殺晁錯。吳、楚聯(lián)軍共同攻打梁國,攻破了棘壁城,殺死了幾萬人;乘勝向前推進,兵鋒非常銳利。梁孝王派將軍迎擊,吳、楚聯(lián)軍又打敗了梁軍的兩支部隊,梁軍士兵都敗退逃跑。梁王只好退守睢陽城。
當初,漢文帝臨終前,告誡太子劉啟(景帝)說:“如果發(fā)生危急情況,周亞夫是真正可以擔當領(lǐng)兵重任的人。”等到吳、楚等七國叛亂的文書上報朝廷,景帝就任命中尉周亞夫為太尉,率領(lǐng)三十六位將軍及其部隊前去迎擊吳、楚叛軍;派遣曲周侯酈寄領(lǐng)兵攻打趙國;派遣將軍欒布領(lǐng)兵攻打齊國;又召回竇嬰,任命他為大將軍,讓他率軍駐扎在滎陽,負責監(jiān)督齊、趙戰(zhàn)區(qū)的軍事。
當初,晁錯修改法令有三十章,諸侯們一片嘩然表示反對。晁錯的父親得知此事,從潁川趕來,對晁錯說:“皇上剛即位,你執(zhí)掌政事,侵奪削弱諸侯,疏遠皇室的骨肉親情,引來許多怨言,你這是為什么呢?”晁錯說:“事情本該如此。不這樣做,天子地位就難以尊崇,劉氏宗廟就不能安穩(wěn)。”他父親說:“劉氏是安穩(wěn)了,可晁家卻危險了,我離開你回去了!”于是服毒藥自殺,臨死前說:“我不忍心親眼看到大禍降臨到自己身上!”十幾天后,吳、楚等七個王國果然一同起兵反叛,以誅殺晁錯為名號。
漢景帝與晁錯商議出兵平叛之事?,晁錯建議景帝親自率軍出征(討伐叛軍),而自己留守京城(長安);晁錯又說:“徐縣、僮縣一帶靠近吳國但尚未被吳軍攻占的土地,可以割讓給吳國?!保ㄔ噲D分化瓦解叛軍。)晁錯一向與吳國丞相袁盎關(guān)系惡劣,凡是晁錯在的地方,袁盎就避開;袁盎在的地方,晁錯也避開;兩人從來沒有同在一個房間里說過話。等晁錯擔任御史大夫后,就派人審查袁盎收受吳王財物的事,并據(jù)此定了袁盎的罪;幸虧景帝下詔赦免,袁盎才得以成為平民。吳、楚七國叛亂爆發(fā)后,晁錯對御史府的屬官丞、史說:“袁盎接受了吳王大量金錢賄賂,專門替吳王隱瞞包庇,曾說吳王不會反叛;如今吳王果然造反,我打算請求皇上懲辦袁盎,他肯定知道吳王的陰謀?!必?、史勸阻說:“叛亂未發(fā)生時,懲辦袁盎或許能阻止叛亂;如今叛軍已大舉西進,懲辦他又有什么用!況且袁盎應(yīng)該不會參與陰謀。”晁錯猶豫不決。有人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袁盎,袁盎非??謶?,連夜求見竇嬰,向他說明吳王造反的原因,希望能面見景帝,親口向皇帝陳述情況。竇嬰進宮向景帝報告,景帝于是召見袁盎。袁盎進宮晉見時,景帝正與晁錯一起調(diào)度軍糧。景帝問袁盎:“如今吳、楚叛亂,在你看來形勢如何?”袁盎回答:“不值得憂慮!”景帝說:“吳王靠開山鑄錢,煮海制鹽發(fā)了財,招誘天下豪杰;到了白頭之年還起兵造反,如果他不是策劃得萬無一失,豈敢發(fā)動?你怎么能說他沒能力造反呢?”袁盎回答:“吳王在銅鹽方面的利益的確豐厚,但他哪里招到了什么豪杰!如果他真的招到豪杰輔佐,那些人就會輔佐他走正道(不讓他造反)了。吳王招誘的都是一些無賴子弟、亡命之徒和私鑄錢幣的奸惡之人,所以才互相勾結(jié)作亂。”晁錯聽后插言:“袁盎分析得對。”景帝又問袁盎:“那現(xiàn)在你有什么對策?”袁盎說:“希望陛下屏退左右?!本暗圩屔磉叺娜送讼拢挥嘘隋e還在。袁盎說:“我要說的話,做臣子的不能聽到?!庇谑蔷暗垡沧岅隋e退下。晁錯快步退避到東廂房,心中非常憤恨。景帝最后問袁盎,袁盎回答說:“吳王和楚王在來往書信中說:‘高皇帝(劉邦)分封子弟為王,各有封地,如今奸臣晁錯擅自責罰諸侯,削奪他們的封地,’因此才造反,目的就是向西進軍共同誅殺晁錯,恢復(fù)原有的封地后就退兵。如今可行的計策,只有斬殺晁錯,派出使臣赦免吳、楚等七國,恢復(fù)他們原有的封地,這樣就可以兵不血刃地平息叛亂?!本暗勐犃顺聊季?,說:“但不知是否真有效果?為了平息叛亂,我不會吝惜殺掉一個人來向天下謝罪?!痹徽f:“我的計策就是這樣,請陛下深思熟慮!”于是景帝任命袁盎為太常(掌管宗廟禮儀),讓他秘密收拾行裝準備出使。十多天后,景帝授意丞相陶青、中尉嘉(人名)、廷尉張歐上奏彈劾晁錯:“辜負陛下的恩德信義,企圖離間陛下與群臣、百姓的關(guān)系,又想把城邑割讓給吳國,大逆不道,毫無臣子之禮。晁錯罪該腰斬,他的父母、妻子、兄弟姐妹無論老幼都應(yīng)處死(棄市)。”景帝批復(fù):“準奏。”晁錯對此毫不知情。壬子日,景帝派中尉(掌管京城治安)召晁錯進宮,欺騙他說乘車去巡視街市,晁錯穿著朝服在東市被斬首。(中尉以皇帝召見為由騙晁錯上車,直接拉到刑場處決。)隨后,景帝派遣袁盎和吳王劉濞的侄子、宗正(皇族事務(wù)官)德侯劉通出使吳國。
謁者仆射(主管傳達事務(wù)的官員)鄧公當時擔任校尉(中級軍官)?,向景帝上書匯報軍情,受到召見,景帝問他:“你從軍隊前線來,聽說晁錯被殺后,吳、楚叛軍撤兵了嗎?”鄧公回答:“吳王蓄謀造反已有幾十年了;這次是因削地而發(fā)怒,打著誅殺晁錯的旗號,他的本意根本不在晁錯身上。我擔心從此以后,天下的士人都會閉上嘴巴不敢再進言了?!本暗蹎枺骸盀槭裁??”鄧公說:“晁錯憂慮的是諸侯強大難以控制,所以請求削藩來加強中央朝廷的權(quán)威,這是造福萬代的好事。計劃剛剛實行,他自己卻慘遭殺害。(這樣做,)對內(nèi)堵住了忠臣進諫的口,對外替諸侯報了仇,我私下認為陛下這樣做不可取?!本暗勐犃耍L嘆一聲說道:“你說得對,我也對此非常后悔!”
袁盎和劉通到達吳國時?,吳、楚聯(lián)軍已經(jīng)在攻打梁國的營壘了。宗正劉通因為與吳王是親屬關(guān)系,先入營見到吳王,勸諫吳王要他跪拜接受皇帝的詔書。吳王聽說袁盎來了,知道他是來游說的,就冷笑著回答:“我已經(jīng)是東方的皇帝了,還要跪拜誰!”不肯接見袁盎,反而把他扣留在軍營中,想脅迫他擔任叛軍的將領(lǐng);袁盎不肯,吳王就派兵包圍監(jiān)視他,并準備殺了他。袁盎找機會逃出,跑回去向景帝報告。
太尉周亞夫向景帝建議說?:“楚軍剽悍迅捷,難以正面交鋒。我建議暫時放棄梁國,讓他們牽制叛軍,我們派兵切斷叛軍的糧道,這樣就能制服他們?!本暗弁饬?。周亞夫乘坐六匹馬拉的驛車(六乘傳),準備到滎陽與各路軍隊會合。車隊剛到霸上,趙涉攔路勸說周亞夫:“吳王一向富有,長期網(wǎng)絡(luò)亡命之徒。他知道將軍您將要出征,必定會在殽山、澠池之間的險要地帶埋伏間諜;況且軍事行動最講究機密,將軍為什么不從這里向右走藍田,出武關(guān),繞道抵達洛陽!這樣繞道不過晚一兩天,卻能直接進入洛陽武庫,擂響戰(zhàn)鼓。諸侯們聽了,還以為將軍是從天而降呢!”太尉周亞夫采納了他的計策,安全到達洛陽后,高興地說:“七國叛亂,我乘坐驛車來到這里,沒想到能安全抵達。如今我已占據(jù)滎陽,滎陽以東的地區(qū),就不足為慮了?!彼扇怂巡闅ド?、澠池之間的地帶,果然抓住了吳國埋伏的間諜。于是周亞夫請求任命趙涉擔任護軍(掌管軍隊監(jiān)察)。
太尉周亞夫率領(lǐng)軍隊向東北進發(fā),駐扎在昌邑?。吳軍猛烈進攻梁國,梁王多次派使者向條侯(周亞夫)求救,周亞夫按兵不動。梁王又派人直接向景帝控告周亞夫。景帝派使者命令周亞夫救援梁國,周亞夫不接受詔令,仍然堅守營壘不出兵;只派弓高侯韓頹當(人名)等將領(lǐng)率領(lǐng)輕騎兵奔襲淮泗口(淮河與泗水交匯處),切斷吳、楚聯(lián)軍的糧道和退路。梁王派中大夫韓安國和楚國丞相張尚的弟弟張羽為將軍(抵抗吳軍);張羽勇猛作戰(zhàn),韓安國老成持重,總算多次挫敗了吳軍的進攻。吳軍想向西進軍,但因梁國城池堅守,不敢西進;于是轉(zhuǎn)而進攻周亞夫的軍隊,兩軍在下邑(今河南夏邑)相遇,吳軍想決戰(zhàn)。周亞夫堅守營壘,不肯出戰(zhàn);吳軍糧草斷絕,士兵饑餓,多次挑戰(zhàn),周亞夫始終不應(yīng)戰(zhàn)。一天夜里,周亞夫軍營中發(fā)生騷動,士兵自相攻擊,混亂甚至波及到主帥營帳,周亞夫卻躺在床上紋絲不動,不久,軍營就恢復(fù)了安定。吳軍又佯攻營壘的東南角,周亞夫卻下令防備西北角;不久吳軍精銳果然猛攻西北角,無法攻入。吳、楚聯(lián)軍士兵大量餓死或叛逃潰散,于是(吳王和楚王)率領(lǐng)殘部撤退。二月,周亞夫出動精兵追擊,大敗叛軍。吳王劉濞拋棄了他的軍隊,只帶著幾千名精壯親兵連夜逃跑;楚王劉戊自殺身亡。
吳王剛發(fā)兵時?,他的臣子田祿伯擔任大將軍。田祿伯建議說:“大軍集結(jié)向西推進,沒有其他奇兵配合,難以成功。我希望率領(lǐng)五萬人馬,沿長江、淮河而上,收復(fù)淮南、長沙,進入武關(guān),與大王會師,這也是一支奇兵啊?!眳峭醯奶觿褡枵f:“父王是以造反的名義起兵,這樣的軍隊不能輕易交給別人,萬一別人也背叛您怎么辦?況且讓別人分兵行動,會產(chǎn)生許多其他利害關(guān)系,白白削弱自己的力量罷了!”吳王劉濞就沒有答應(yīng)田祿伯的請求。
吳國年輕的將領(lǐng)桓將軍向吳王獻策說?:“吳軍步兵多,步兵擅長在險要地形作戰(zhàn);漢軍戰(zhàn)車和騎兵多,車騎在平原地帶占優(yōu)勢。希望大王不要攻擊沿途經(jīng)過的城池,直接快速西進,搶占洛陽的武器庫,奪取敖倉的糧食,憑借山河的險要來號令諸侯,(這樣的話)即使還沒攻入函谷關(guān),天下大局也已定了。如果大王邊走邊攻打沿途城邑,漢軍的戰(zhàn)車騎兵一到,沖入梁國、楚國的廣闊平原,我們就失敗了?!眳峭跽髟兝蠈㈩I(lǐng)們的意見,老將們說:“這年輕人,沖鋒陷陣還可以,哪里懂得深謀遠慮!”于是吳王沒有采用桓將軍的計策。
吳王獨自掌控并指揮軍隊?。軍隊還未渡過淮河,他手下的賓客都已被任命為將軍、校尉、軍候、司馬等各級軍官,唯獨周丘沒有被任用。周丘是下邳人,逃亡到吳國,靠賣酒為生,品行不端;吳王看不起他,不予任用。周丘便主動求見吳王,游說道:“我因為無能,不能在軍隊中效力。我不敢奢望當將軍,只希望大王賜給我一個漢朝的符節(jié)(作為憑證),我一定會有所報答?!眳峭蹙徒o了他一個符節(jié)。周丘得到符節(jié)后,連夜驅(qū)車進入下邳城;當時下邳人聽說吳國造反,都據(jù)城防守。周丘來到驛館,召見縣令,縣令一進門,周丘就命令隨從以縣令有罪為由將他殺死,然后召集自己兄弟的朋友、縣里有勢力的官吏,宣告說:“吳王造反了,大軍馬上就到,屠滅下邳城不過一頓飯的工夫;(你們)如果現(xiàn)在立即歸順,家室就能保全,有才能的人還能封侯呢?!边@些人出去后互相轉(zhuǎn)告,下邳全城都投降了。(就這樣,)周丘一夜之間得到了三萬人馬,派人報告吳王,便率領(lǐng)他的軍隊向北攻城略地;等打到陽城(應(yīng)為城陽,今山東莒縣),兵力已達十幾萬,并擊敗了城中漢朝中尉(郡軍事長官)的軍隊;后來周丘聽說吳王戰(zhàn)敗逃跑,自己估量無法與吳王合力成就大事了,就率軍返回下邳,途中還沒到達,就因背上生了毒瘡而死。
壬午日(月末那天)?,發(fā)生了日食。
吳王拋棄軍隊逃亡后?,他的軍隊便潰散了,士兵們紛紛向太尉周亞夫和梁國的軍隊投降。吳王渡過淮河,逃到丹徒(今江蘇丹徒),投奔東越(越族建立的諸侯國),想憑借手下僅存的萬余人馬,收羅潰散的士兵。漢朝派人用重利收買東越人,東越人就欺騙吳王出來慰勞軍隊,派人用矛戟刺殺了吳王,砍下他的頭裝好,用最快的驛車(馳傳)送往長安報信。吳太子劉駒逃亡到閩越。吳、楚叛亂,從開始到被平定,前后共三個月,全部被消滅。這時,將領(lǐng)們才認識到太尉周亞夫的謀略是正確的;不過,梁孝王劉武卻因此與周亞夫結(jié)下了仇怨。
當初膠西、膠東、淄川三國圍攻齊國臨淄時?,齊王派路中大夫(姓路的中大夫,官名)向景帝告急。景帝又命路中大夫返回齊國復(fù)命,要他告訴齊王堅守城池,(并說)“朝廷的軍隊已經(jīng)打敗了吳楚叛軍?!甭分写蠓蚧氐烬R國時,三國的軍隊已將臨淄重重包圍,無法進城。三國將領(lǐng)與路中大夫訂立盟約說:“你要反過來說:‘朝廷軍隊已被打敗,齊國趕快向三國投降,否則將被屠城。’”路中大夫表面答應(yīng)了,等到達臨淄城下,遠遠看見齊王,他便大聲喊道:“朝廷已發(fā)兵百萬,派太尉周亞夫擊潰了吳楚叛軍,正引兵來救齊國,齊國一定要堅守,不要投降!”三國將領(lǐng)便殺了路中大夫。當初齊國被圍困情勢緊急時,曾暗中與三國聯(lián)絡(luò),準備投降,但盟約尚未確定;正巧路中大夫從朝廷回來,齊國的大臣們便又勸齊王不要投降三國。恰好這時漢將欒布、平陽侯曹奇(曹參曾孫)等率領(lǐng)的軍隊到達齊國,擊敗了三國叛軍。解圍之后,漢軍得知齊王當初曾與三國有過密謀,便準備調(diào)兵攻打齊國。齊孝王劉將閭驚恐之下,服毒自殺了。
膠西王、膠東王、淄川王各自率領(lǐng)軍隊撤回本國。?膠西王劉卬光著腳、坐在草席上、只喝白水(以示請罪),向王太后(其母)謝罪。他的太子劉德說:“漢朝軍隊已經(jīng)撤退,我觀察他們疲憊不堪,可以發(fā)動襲擊。請大王收攏剩余部隊進攻他們!如果打不贏,再逃往海上也不晚。”膠西王說:“我的士兵都已潰敗,不能再用了?!保h將)弓高侯韓頹當派人送信給膠西王說:“我奉皇帝詔令誅殺叛亂者。投降的人可以赦免罪行,恢復(fù)原有身份;不投降的就消滅他。大王打算怎么辦?我等著你的決定來采取行動?!蹦z西王便袒露上身,徒步到漢軍營前叩頭拜見,說:“我劉卬沒有謹慎守法,驚擾了百姓,還要勞煩將軍遠道來到我這窮困的小國,我罪該萬死(菹醢:剁成肉醬之刑)!”弓高侯手持金鼓(指揮軍隊的器具)接見他,說:“大王一定苦于戰(zhàn)事吧,我想聽聽大王您發(fā)動叛亂的緣由?!蹦z西王跪地叩頭,用膝蓋向前爬行,回答說:“當時晁錯是皇帝信任的大臣,他更改高皇帝(劉邦)的法令,侵奪諸侯的封地。我們認為這是不義的,擔心他會擾亂天下,所以七個諸侯國才出兵,準備誅殺晁錯。如今聽說晁錯已被處死,我們恭謹?shù)赝V惯M攻撤兵回國了?!睂④姡ü吆睿┱f:“大王如果認為晁錯不好,為什么不向皇帝報告?在沒有接到皇帝詔書和虎符(調(diào)兵憑證)的情況下,就擅自發(fā)兵攻打奉行正義的朝廷?(吳楚起兵名義是清君側(cè))。從這點來看,你們的意圖恐怕不僅僅是想誅殺晁錯吧?”于是拿出皇帝的詔書,向膠西王宣讀,說道:“大王你自己看著辦吧!”膠西王說:“像我劉卬這樣的人,死有余辜!”隨即自殺身亡。膠西王太后、太子劉德也都跟著自殺了。膠東王劉雄渠、淄川王劉賢、濟南王劉辟光也都被朝廷處死。
酈寄將軍(酈商之子)的軍隊到達趙國?,趙王劉遂率軍撤回邯鄲城固守。酈寄進攻邯鄲,圍攻了七個月也沒能攻下。匈奴聽說吳、楚叛亂失敗,也不肯進入漢朝邊境支援趙國。欒布平定齊國后回師,與酈寄合兵,引來河水灌淹邯鄲城。城墻崩塌,趙王劉遂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