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自乙酉年(公元265年),止于壬辰年(公元272年),共八年。
晉武帝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
春季,三月:吳國君主孫皓派遣光祿大夫紀(jì)陟、五官中郎將洪璆,與徐紹、孫彧一同到魏國(實為已掌權(quán)的晉王司馬氏)回訪。徐紹走到濡須時,有人報告說徐紹稱贊中原(司馬氏)治理得好,孫皓大怒,派人追回徐紹,并將其處死。
夏季,四月:吳國改年號為甘露。
五月:魏元帝曹奐給予晉王司馬昭(死后謚文王)特殊的禮遇,晉升他的王妃為王后,世子司馬炎為太子。
癸未日:(魏國)大赦天下。
秋季,七月:吳主孫皓逼迫殺害了景帝(孫休)的皇后朱氏(景皇后),將景帝的四個兒子遷往吳郡;不久又殺掉了其中年長的兩個。
八月,辛卯日:晉文王司馬昭去世,太子司馬炎繼任為相國、晉王。
九月,乙未日:(晉國)大赦天下。
戊子日:任命魏國的司徒何曾為晉國丞相;癸亥日:任命驃騎將軍司馬望為司徒。
乙亥日:將晉文王安葬在崇陽陵。
冬季:吳國西陵督步闡上表請求吳主孫皓將都城遷到武昌;孫皓同意了,派御史大夫丁固、右將軍諸葛靚留守建業(yè)。步闡是步騭的兒子。
十二月,壬戌日:魏元帝曹奐將帝位禪讓給晉王司馬炎;甲子日:曹奐離開皇宮,暫居金墉城。太傅司馬孚(司馬炎叔祖)向曹奐拜別,拉著他的手痛哭流涕,不能自制,說:“我到死的那天,仍然是大魏的忠臣。”丙寅日:晉王司馬炎即皇帝位(是為晉武帝),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泰始。丁卯日:尊奉魏元帝為陳留王,在鄴城設(shè)立王宮;給予他優(yōu)厚的禮遇,都仿照魏朝當(dāng)初對待漢獻(xiàn)帝的舊例。魏朝的宗室諸王都降爵為侯。追尊晉宣王司馬懿為宣皇帝,晉景王司馬師為景皇帝,晉文王司馬昭為文皇帝。尊奉王太后(司馬昭正妻王元姬)為皇太后。封皇叔祖父司馬孚為安平王,叔父司馬干為平原王、司馬亮為扶風(fēng)王、司馬伷為東莞王、司馬駿為汝陰王、司馬肜為梁王、司馬倫為瑯邪王,弟弟司馬攸為齊王、司馬鑒為樂安王、司馬機為燕王,又封同族的堂兄弟司徒司馬望等十七人也都為王。任命石苞為大司馬,鄭沖為太傅,王祥為太保,何曾為太尉,賈充為車騎將軍,王沈為驃騎將軍。其余文武官員都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官位和爵位。乙亥日:任命安平王司馬孚為太宰,總管朝廷內(nèi)外的軍事。不久,又任命車騎將軍陳騫為大將軍,與司徒義陽王司馬望、司空荀顗等,一共八位公爵,同時并列設(shè)置。晉武帝吸取了曹魏皇族孤立無援的教訓(xùn),所以大肆分封宗室子弟,授予他們官職和權(quán)力。又下詔允許各封國的王自己選用封國里的官吏;只有衛(wèi)將軍齊王司馬攸不敢擅自選用,全部官吏都請求朝廷指派。
下詔解除對魏朝宗室成員的限制禁令,廢除部曲將領(lǐng)及地方長官必須送人質(zhì)到朝廷的制度。
晉武帝在魏朝苛刻奢侈的政治風(fēng)氣之后,想要用仁厚節(jié)儉來矯正。太常丞許奇是許允的兒子,晉武帝將要到太廟祭祀,朝廷商議認(rèn)為許奇的父親是被殺頭的,不宜在皇帝身邊供職,請求將他調(diào)離出任地方官。晉武帝于是追述許允往日的聲望,稱贊許奇的才能,提拔他擔(dān)任祠部郎。有關(guān)官員報告說,拉御車的牛所用的青絲韁繩斷了,晉武帝下詔改用青麻繩代替。
晉朝開始設(shè)置諫官,任命散騎常侍傅玄、皇甫陶擔(dān)任。傅玄是傅干的兒子。傅玄看到魏末士人風(fēng)氣敗壞,上疏說:“我聽說古代圣王治理天下,朝廷之上努力推行教化,民間則有公正的輿論相輔相成。近世以來,魏武帝曹操喜好法術(shù),天下便重視刑罰名法;魏文帝曹丕崇尚通達(dá)放曠,天下便輕視操守氣節(jié)。此后綱紀(jì)廢弛,放蕩不羈的言行充斥朝廷,于是使天下不再有公正的輿論。陛下接受禪讓登基,弘揚堯、舜的教化,只是還沒有選拔清正有禮的臣子來敦厚風(fēng)俗氣節(jié),沒有斥退虛浮鄙陋的小人以懲戒不守規(guī)矩的人,所以我才敢冒昧直言?!睍x武帝贊許并采納了他的意見,讓傅玄起草詔書進(jìn)獻(xiàn),然而終究未能改變當(dāng)時的風(fēng)氣。
(追述司馬氏先祖)當(dāng)初,東漢征西將軍司馬鈞生豫章太守司馬量,司馬量生潁川太守司馬俊,司馬俊生京兆尹司馬防,司馬防生晉宣帝司馬懿。
晉武帝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
春季,正月,丁亥日:晉武帝開始在魏國太廟中祭祀司馬氏先祖,包括征西將軍(司馬鈞)以下直至景帝(司馬師)共七代。
辛丑日:尊奉景帝(司馬師)的夫人羊氏為景皇后,居住在弘訓(xùn)宮。
丙午日:立弘農(nóng)人楊氏為皇后;皇后是魏國通事郎楊文宗的女兒。
群臣上奏:“五帝(青赤黃白黑五天帝)就是天帝,帝王之氣在不同的時代有變化,所以名號有五個。從現(xiàn)在起,在明堂和南郊祭祀時應(yīng)該撤除五帝的神位?!睍x武帝同意了。因為晉武帝是王肅的外孫,所以祭祀天地的禮儀,有關(guān)部門大多遵從王肅的意見。
二月:解除對漢朝宗室成員的限制禁令。
三月,戊戌日:吳國派遣大鴻臚張儼、五官中郎將丁忠來晉朝吊唁晉文王司馬昭。
吳國散騎常侍王蕃:為人高尚正直,不肯迎合奉承吳主孫皓,孫皓不高興。散騎常侍萬彧、中書丞陳聲乘機誣陷他。丁忠出使晉國回來,孫皓大會群臣,王蕃喝醉趴在地上。孫皓懷疑他是假裝的,就讓人把他抬出去。過了一會兒,又召他回來。王蕃向來注重儀態(tài)舉止,這時回來時依然鎮(zhèn)定自若。孫皓大怒,喝令左右侍衛(wèi)在宮殿臺階下將王蕃斬首。隨后,孫皓出宮登上附近的來山,讓親信隨從把王蕃的人頭拋擲出去,模仿老虎和豺狼爭相撕咬啃食的樣子,頭顱被咬得粉碎。
丁忠建議吳主:“北方(晉朝)沒有做好防守和作戰(zhàn)的準(zhǔn)備,弋陽郡可以襲擊并奪取?!睂O皓征求群臣意見,鎮(zhèn)西大將軍陸凱說:“北方剛剛吞并了巴蜀(蜀漢),派使者來求和,并不是求我們援助,而是想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罷了。敵人勢力正強,我們卻想僥幸求勝,我看不出有什么好處。”孫皓雖然沒有出兵,但從此與晉國斷絕了關(guān)系。陸凱是陸遜的堂侄。
夏季,五月,壬子日:博陵元公王沈去世。
六月,丙午日(晦日):發(fā)生日食。
晉文帝(司馬昭)喪事期間:臣民都遵從臨時規(guī)定,服喪三天后即脫去喪服。安葬之后,晉武帝也脫去了喪服,但仍然戴白帽、吃素,像居喪一樣哀傷憔悴。秋季,八月:晉武帝準(zhǔn)備去拜謁崇陽陵(司馬昭陵墓),群臣上奏說秋暑尚未消退,恐怕皇帝悲傷過度損害身體。晉武帝說:“我能瞻仰先帝陵墓,身體自然會好。”又下詔說:“漢文帝不讓天下人長期服喪,也是帝王謙讓的心意。我就要去拜謁山陵了,哪能心里沒有哀思卻不著喪服呢!你們商議一下讓我穿著喪服隨行的事宜。群臣自己仍按舊制(除服)?!鄙袝钆嵝闵献嗾f:“陛下已經(jīng)除服卻又穿上喪服,這在禮法上找不到依據(jù);如果君主穿喪服而臣下不穿,臣下心中也難安。”晉武帝下詔說:“我擔(dān)憂的是哀思之情不能充分表達(dá),衣服在哪里呢!各位大臣殷勤懇切,我豈能固執(zhí)己見。”于是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