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清河鎮(zhèn)的田埂上,周明蹲下身,指尖劃過腳下的黑土——這是最肥沃的上等田,卻被孫家圈在高墻內(nèi),佃戶們只能在周邊貧瘠的土地上耕種??碧镪牭奈臅弥闪坷K,沿著田埂一步步測量,在冊子上標(biāo)注“孫家占田,東至柳林,西至河溝,共計八十頃”。
孫老爺站在遠(yuǎn)處的門樓里,看著勘田隊的動作,臉色鐵青。他身邊的管家低聲道:“老爺,不如派人去帝都疏通疏通?聽說新政的吏治司柳大人,以前也是世家出身,或許能講些情面?!?/p>
“講什么情面!”孫老爺咬牙道,“秦峰在徐州剛抓了王大人,柳若璃的巡按御史已經(jīng)到了江南,現(xiàn)在去疏通,就是自投羅網(wǎng)!”他盯著田埂上的周明,眼中閃過一絲狠厲,“讓佃戶們?nèi)ヴ[,就說勘田隊要奪他們的地,看他們還敢不敢測!”
沒過多久,十幾個佃戶就哭哭啼啼地跑到田埂上,圍著周明下跪:“大人,別丈量了!這田是孫老爺?shù)?,我們租種了幾十年,要是被收走,我們就沒活路了!”
周明扶起為首的老農(nóng),語氣溫和:“老丈,陛下推行均田令,不是要奪你們的地,是要把世家多占的田分給沒田的人。你們租種孫家的田,要交五成租子,若是分了田,只交一成田賦,日子只會更好!”
老農(nóng)愣了愣,不敢相信:“真……真的?”
“當(dāng)然是真的。”周明拿出民生司的布告,念給佃戶們聽,“凡無田者,每人可分三畝地,官田免租三年,私田按畝交賦,絕不許世家再收重租。”
佃戶們聽了,臉上的擔(dān)憂漸漸變成了期待。孫老爺在門樓里看得清楚,氣得渾身發(fā)抖,卻再也不敢派人去鬧——佃戶們的心已經(jīng)偏向了新政,再鬧只會引火燒身。
三日后,周明帶著勘田冊回到帝都民生司。蘇瑤看著冊上“孫家實(shí)占田一千二百頃,遠(yuǎn)超朝廷規(guī)定的三百頃”的記錄,沉聲道:“按均田令,超出部分全部收回,分給清河鎮(zhèn)的無田佃戶。另外,讓吏治司派御史去兗州,查孫家這些年強(qiáng)占田畝的罪證?!?/p>
與此同時,江南蘇州府的巡按衙署內(nèi),李雪正對著一堆家產(chǎn)冊發(fā)愁。蘇州知府王懷安上報的家產(chǎn)是“田五十頃,銀三百兩”,可她派去暗訪的人傳回消息,王懷安在城外有三座莊園,藏銀不下五萬兩。
“王知府,這就是你的家產(chǎn)冊?”李雪將冊頁扔在桌上,語氣冰冷。王懷安臉上堆著笑:“李御史,下官句句屬實(shí),絕無隱瞞?!?/p>
李雪冷笑一聲,拿出暗訪記錄,念道:“城西‘靜心園’,占地十頃,園內(nèi)珍寶無數(shù);城南‘望湖莊’,藏銀三萬兩;城東‘歸田園’,租給商戶每年收租銀五千兩——這些,怎么沒出現(xiàn)在你的家產(chǎn)冊上?”
王懷安的臉色瞬間慘白,雙腿一軟,跪倒在地:“李御史饒命!是下官糊涂,一時鬼迷心竅,隱瞞了家產(chǎn)!”
“糊涂?”李雪道,“按新政律,官員瞞報家產(chǎn),以貪腐論罪。來人,把王懷安押起來,查抄他的所有家產(chǎn),多余的田畝收回,銀兩充作地方糧儲!”
士兵們上前,將王懷安押了下去。李雪看著他的背影,心中明白——江南是世家與貪官的聚集地,蘇州只是第一站,接下來的路,還很長。
傍晚時分,李雪的急信送到了帝都吏治司。柳若璃看著信,對林婉兒道:“蘇州的案子辦得好,讓李雪繼續(xù)查下去,不管是知府還是世家,只要觸犯新政律,就絕不姑息。”
林婉兒點(diǎn)頭,又遞來一封來自徐州的信:“張恒說,徐州的官員們都主動補(bǔ)交了隱瞞的家產(chǎn),連以前不敢管的惡霸,都被百姓舉報了,現(xiàn)在徐州的治安好了很多?!?/p>
“這就是巡按御史的作用?!绷袅У?,“不僅要查貪官,還要讓百姓知道,新政是為他們做主的。”
此時的兵備司冶鐵工坊,陳武正拿著一塊新煉出的鐵錠,臉上露出笑容。秦峰從徐州回來,身后跟著幾個鐵匠匠人:“陳將軍,這些匠人懂改良冶鐵爐,按他們的方法,一座爐子一天能煉出兩百斤鐵,比以前多了三倍!”
陳武拍了拍匠人的肩膀:“好!只要能煉出好鐵,我給你們漲工錢,還讓你們進(jìn)軍器監(jiān),專門負(fù)責(zé)改良兵器!”
匠人們激動得連連道謝——他們以前在鐵匠鋪只能勉強(qiáng)糊口,現(xiàn)在不僅能施展手藝,還能為朝廷效力,這是他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夜色漸深,帝都的三司衙署依舊燈火通明。民生司在整理兗州的勘田冊,吏治司在匯總江南的查案記錄,兵備司在研究新的冶鐵爐圖紙——新政的齒輪,在解決一個個阻礙后,正朝著既定的方向,穩(wěn)步前行。
(本章完)
喜歡帶著八位嫂嫂流放請大家收藏:()帶著八位嫂嫂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