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晨光共案,御書房的“尋常朝暮”
臘月的帝都飄著細雪,御書房的炭盆燒得正旺,暖融融的氣息裹著墨香與茶香,漫過案幾。葉塵剛提筆寫下“漕運冬防”的批復(fù),蘇瑤便端著一碟熱乎的糖糕走進來,鬢邊沾著的雪粒還沒化,指尖帶著室外的涼意,卻在觸到他手腕時輕輕放緩了力道。
“陛下,剛從東宮小廚房烤的棗泥糕,你最愛吃的?!彼龑⑻歉夥旁诎附牵樖帜闷鹚麑懥艘话氲淖嗾邸敲裆娟P(guān)于“流民安置”的奏報,字跡工整,批復(fù)的朱筆字力透紙背,卻在“需增撥棉衣百件”后畫了個小小的圈,顯然是記掛著要讓鄭蓉去太醫(yī)院藥田旁的織坊催進度。
葉塵放下筆,捏了塊糖糕塞進嘴里,甜香瞬間漫開。他伸手將蘇瑤拉到身邊,讓她坐在自己腿上,下巴抵著她的發(fā)頂:“今日流民安置點的粥棚可還夠?昨兒聽婉清說,漕運碼頭又來了幾十戶從漠北逃來的牧民,說是蠻族王庭在征調(diào)青壯,不敢再待了?!?/p>
“放心吧,”蘇瑤笑著點頭,指尖劃過奏折上的圈,“若璃已讓吏治司的人去核實了,流民安置點的棉衣和粥糧都備足了,鄭蓉還特意讓人熬了驅(qū)寒的湯藥,分發(fā)給老人和孩子。晴貴妃那邊也傳了消息,南洋的商船送來了一批胡椒和布匹,正好給流民做過冬的被褥。”
說話間,柳若璃提著食盒走進來,身上的紫色宮裝沾了雪,卻依舊身姿挺拔。她將食盒放在案上,打開便是冒著熱氣的羊肉湯:“陛下,皇后娘娘,剛從兵備司回來,林銳將軍送來的草原羊肉,燉了兩個時辰,驅(qū)寒?!?/p>
葉塵笑著接過湯碗,看著柳若璃凍得發(fā)紅的指尖,拉過她的手放在炭盆邊烤:“查守舊派的事又跑了一天?李嵩那老狐貍還沒松口?”
“快了,”柳若璃眼中閃過一絲厲色,隨即化為柔和,“他府上的管家已招了,三個月前蠻族余黨給了他五百兩銀子,讓他在冊封大典上鬧事。再過兩日,定能讓他全盤托出?!?/p>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御書房內(nèi)卻暖意融融。葉塵看著身邊的兩人,又想起此刻正在漕運碼頭查驗冬糧的葉婉清、在織坊盯著棉衣進度的鄭蓉、與南洋商人談貿(mào)易的蘇晴、在律法司修訂《流民安置法》的吳蓮、在文房署編寫新政教材的柳若雪、在兵備司清點兵器的沈青薇——這三個月的幸福,從不是風(fēng)花雪月的纏綿,是晨起共案的默契,是遇事同商的安心,是知道無論何時回頭,身邊都有彼此的篤定。
二、東宮暖宴,八人的“煙火日?!?/p>
除夕前的最后一個休沐日,東宮偏院的庭院里搭了暖棚,八盞紅燈籠掛在棚頂,映得滿院通紅。葉婉清剛從漕運碼頭回來,身上還帶著水汽,卻第一時間鉆進廚房,系上圍裙開始剁肉餡——她要包葉塵最愛吃的薺菜豬肉餃,還要給怕辣的柳若雪包素餡的,給鄭蓉包放了藥材的養(yǎng)生餃。
鄭蓉坐在廊下,一邊篩選著曬干的陽心草,一邊看著廚房里忙碌的葉婉清,時不時喊一句:“婉清姐,肉餡里少放些鹽,陛下最近上火,太醫(yī)說要清淡些。”
蘇晴提著一籃新鮮的橘子走進來,是剛從南洋商船卸下的貢品,她挨個分給眾人,最后走到葉塵身邊,遞給他一個剝好的橘子:“陛下,南洋商人說,開春后他們會運一批水稻秧苗來,民生司可以試試在江南推廣雙季稻,這樣明年的糧食能多收三成。”
葉塵接過橘子,剛放進嘴里,就被吳蓮遞來的一本律法冊子擋住了視線:“陛下,這是修訂好的《流民安置法》,您看看有沒有要改的地方。里面加了‘流民子弟可入官學(xué)’的條款,若璃姐說,這樣能讓流民更快安定下來?!?/p>
柳若雪抱著一摞新書走過來,書頁上還帶著墨香:“這是文房署編的《新政通俗讀本》,把‘?dāng)偠∪氘€’‘漕運改革’這些條款都寫成了小故事,百姓一看就懂。雪貴妃還畫了插圖,好看得很?!?/p>
沈青薇則坐在暖棚的角落,擦拭著一把玄鐵劍——是葉塵送給她的生辰禮,劍身刻著“同心”二字。她看著眼前熱鬧的景象,嘴角勾起溫柔的笑意,起身走到葉塵身邊:“兵備司的兵器都清點好了,暗衛(wèi)也換了新的弩箭,蠻族若敢來犯,定讓他們有來無回?!?/p>
暖棚里的炭盆燒得正旺,餃子的香氣漸漸飄滿庭院。葉塵看著身邊各司其職卻又彼此牽掛的八人,突然覺得,這三個月的平靜,比任何勝利都更珍貴。他不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只是一個被家人圍繞的普通人;她們也不是輔佐君上的臣子,只是守著他、守著新政的妻子。
三、市井暖意,新政下的“人間煙火”
正月十五的上元節(jié),葉塵帶著八位女子,換上尋常百姓的衣服,悄悄走出王宮,逛起了帝都的夜市。長街上張燈結(jié)彩,掛滿了猜燈謎的燈籠,小販的吆喝聲、孩子的笑聲、湯圓的甜香,交織成一片熱鬧的人間煙火。
蘇瑤拉著葉塵的手,站在一個賣糖畫的小攤前,指著一個龍形的糖畫笑著說:“陛下,你看那個龍,像不像你朝服上的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