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門外太學生聚集請愿的消息,如同一聲驚雷,瞬間炸響了原本就暗流洶涌的京城。士林清議的力量,遠非朝堂上幾本奏章可比。這些年輕的太學生,代表著未來的官僚體系,他們的聲音激昂而純粹,極易煽動民心,也更能觸動高高在上的皇權神經(jīng)。
消息傳入東宮時,景琰的臉色鐵青,負在身后的手緊握成拳,指節(jié)泛白。他可以無視御史的攻訐,可以壓下朝臣的非議,但太學生集體請愿,事情的性質已然不同。這不再是單純的黨爭傾軋,而是上升到了“士心”“民意”的高度,即便是皇帝,也無法再完全視而不見。
林夙站在下首,面色蒼白如紙,嘴唇微微顫動,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他知道,自己已徹底成為了風暴眼,一場因他而起的政治風暴,正在將景琰和他共同推向深淵。那種無形的、名為“輿論”的巨大壓力,幾乎要將他單薄的身軀碾碎。
“殿下……”他聲音干澀,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
景琰猛地抬手,制止了他后面的話。他閉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氣,再睜開時,眼中已恢復了慣有的冷靜,只是那冷靜之下,翻涌著難以平息的怒浪?!安槐囟嗾f。孤倒要看看,他們還能掀起多大的風浪!”
然而,事情的發(fā)展比預想的更快。太學生在宮門外跪諫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傳遍朝野。原本一些持觀望態(tài)度的中立官員,也開始動搖。要求皇帝“順應士林清議”、“肅清君側”的呼聲,在暗地里悄然高漲。
所有人都將目光投向了那座象征著最高權力的宮殿,等待著皇帝的反應。
紫宸宮內,藥香與檀香混合的氣息縈繞不散?;实凼拸匕胩稍谲涢缴?,聽著高公公低聲稟報宮門外的情形以及朝野上下的暗流。他臉上沒什么表情,渾濁的眼睛半開半闔,仿佛只是在聽一件與己無關的閑事。
“太子那邊,近日如何?”皇帝的聲音沙啞,帶著病后的虛弱。
“回皇上,太子殿下依舊如常處理政務,對彈劾林夙的奏章,一概留中不發(fā)?!备吖砘氐溃Z氣平穩(wěn),不帶任何傾向。
“留中不發(fā)……”皇帝輕輕重復了一句,嘴角扯出一絲難以捉摸的弧度,“倒是沉得住氣?!?/p>
他沉默了片刻,手指無意識地在榻沿敲擊著。殿內只剩下更漏滴答的聲音,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高公公垂首侍立,如同泥雕木塑。
許久,皇帝才緩緩開口,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傳朕旨意?!?/p>
皇帝的旨意,在次日清晨的常朝上,由高公公當眾宣讀。這道旨意,內容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如同一盆精心調配的溫水,澆在了即將燃起的烈火上,既未徹底熄滅火焰,也未讓火勢失控。
旨意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是嘉獎太子蕭景琰?;实鄢浞挚隙颂釉谄蕉ǘ首幽鎭y中的“忠勇果決”與“功績卓著”,特賜下金銀帛緞若干,并嘉許其近日監(jiān)國“勤勉賢明,舉措得當”。這番褒獎,言辭懇切,分量不輕,無疑是給近日因“寵信宦官”而備受攻訐的景琰,注入了一劑強心針,穩(wěn)住了他儲君的地位和顏面。
然而,旨意的第二部分,卻讓剛剛松了口氣的東宮陣營,心又猛地提了起來。
皇帝宣布,原屬周貴妃一黨、后被暫時收歸京營的部分軍權,其中包括拱衛(wèi)京畿西面的“西山銳健營”的指揮權,不再由太子兼管,而是轉授三皇子蕭景哲,命其“協(xié)理京營戎政,歷練軍事”。
此言一出,滿朝嘩然!
西山銳健營雖非京營主力,但位置關鍵,掌控西山,即可扼守京城西門戶。將這樣一支力量交給與東宮明爭暗斗的三皇子,其意味不言自明!
這分明是帝王平衡之術!一方面嘉獎太子,安撫東宮勢力,表明皇帝并未因輿論而對太子失去信任;另一方面,卻又將實質性的軍權分割給三皇子,以此制衡太子日益增長的權勢,防止東宮一家獨大。
至于引發(fā)這場風暴的核心——林夙,旨意中竟未置一詞。既未提及彈劾,也未對其職務有任何變動。仿佛那堆積如山的奏章和宮門外跪諫的太學生,從未存在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