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3000塊,就買了兩個女孩子的一生,真便宜?。 ?/p>
她閉上眼,思緒不受控制地飄回了前世那段漫長而又痛苦的歲月。
那時的她,還不是如今這個在京西制藥說一不二、眼神冷冽的顧總,只是張家一個圍著灶臺和孩子打轉(zhuǎn)的普通老太太,是鄰里街坊口中“最賢惠的婆婆”“最疼孫子的奶奶”。
當(dāng)時自己跟現(xiàn)在一樣的年紀(jì),可是張家的日子卻跟現(xiàn)在完全不一樣,幾年前丈夫張致遠因為救火死在酒廠的火災(zāi)中之后,她就成了寡婦,跟著大兒子一家生活,給他們夫妻兩人帶三個孩子。老三則被分了出去,不過他們還住在她與丈夫一起買的酒廠胡同的大院里。
丈夫死后她身體不好,從那天起,顧書麗就成了家里的“老保姆”。
每天清晨五點,天還沒亮,她就提著菜籃子去菜市場,專挑新鮮的蔬菜和便宜的邊角肉買。
回來后,先把煤爐生起來,燒上熱水,再開始和面、搟餅,給小兩口做早餐。劉金花愛睡懶覺,顧書麗從不叫醒她,總是把早餐溫在鍋里,等她自然醒了再吃。
晚上,兩口憶下班回家,總能看到桌上擺著兩菜一湯,有魚有肉,都是顧書麗特意給他們補充營養(yǎng)的。
家里的臟衣服,顧書麗每天都用搓衣板搓得干干凈凈,晾在院子里;
地板每天都用抹布擦三遍,連一絲灰塵都看不見。把屋里屋外都打掃的干干凈凈的,家務(wù)活從來不讓兒媳婦沾手,生怕上班累著他們。
兩口子都成了甩手掌柜,家里活一點也不干,遇到什么事都先叫媽。
他們的三個孩子自從張致遠死后,就全都接回了家里,讓顧書麗幫他們看著,顧書麗在家里打掃衛(wèi)生掃地做飯,還要接送孩子,每天忙的腳不沾地。
胡同里誰見了不得說她一聲好婆婆!
兩個女娃娃都跟顧書麗一起睡,晚上張偉則跟他夫妻兩人睡。
從那以后,顧書麗就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照顧孩子上。
張?zhí)鹆鶜q多的時候,半夜發(fā)高燒,燒到近四十度,嘴唇都燒得發(fā)紫。
顧書麗背著孩子,深一腳淺一腳地往醫(yī)院跑。
那時沒有出租車,她只能徒步,一路上,孩子的哭聲像針扎在她心上,她一邊跑一邊哭,直到天亮才趕到醫(yī)院。
醫(yī)生說再晚來一步,孩子就危險了。顧書麗守在病床前,整整三天三夜沒合眼,直到孩子退燒,她才松了口氣,累得直接趴在床邊睡著了。
顧書麗每天要照顧三個孩子,還要做飯、洗衣、打掃衛(wèi)生,忙得像個陀螺。早上,她要給三個孩子穿衣服、洗臉、梳辮子,張?zhí)鸬念^發(fā)長,她每天都給她扎不同樣式的小辮子,上面還系著五顏六色的蝴蝶結(jié);
張蜜愛撒嬌,每天都要讓她抱著才肯吃飯;張偉調(diào)皮,總是到處亂跑,她要時刻盯著,生怕他磕著碰著。
晚上,孩子們睡了,她還要洗一大盆衣服,縫補孩子們磨破的衣服,常常忙到后半夜才能休息。
為了讓孩子們能接受好的教育,顧書麗更是省吃儉用。
她自己舍不得買一件新衣服,身上總是穿著洗得發(fā)白的舊衣服,可給孩子們買衣服、買書本時,卻從不吝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