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萬國議事·火種重燃(觀測者之章)
伊比利亞秘密海岸基地的臨時指揮中心內(nèi),氣氛比深海更加凝重。凌曜團隊與烏爾比安小隊的歸來,并未帶來勝利的喜悅,反而像是帶回了整個海洋的重量。
“……綜上所述,‘深藍之樹’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生命體或武器,它是一個被扭曲的前文明生態(tài)設施,如今作為海嗣‘歸一’模因的廣播塔與放大器運行。其核心意志‘初生’,是伊莎瑪拉程序的顯化?!?/p>
凌曜平靜地陳述著,他的聲音沒有波瀾,仿佛在描述一個與己無關(guān)的實驗數(shù)據(jù)。巨大的屏幕上展示著從深淵帶回的、令人不安的影像資料——那脈動的幽藍巨塔,那扭曲的能量人形。
“直接物理摧毀,有極高風險引發(fā)模因污染失控,加速泰拉生態(tài)的全面海嗣化?!?/p>
這句話如同冰水,澆在每一個與會者心頭。博士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面,凱爾希的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艾麗妮緊緊握住了她的審判官手杖,連一向沉穩(wěn)的烏爾比安,眼神也變得更加銳利。
“所以,我們該怎么辦?難道放任它繼續(xù)存在?”一位伊比利亞的將領(lǐng)忍不住低吼,語氣中充滿了絕望的憤怒。
“不。”凌曜的回答依舊簡潔,“我們覆蓋它。”
他調(diào)出新的數(shù)據(jù)模型,一個復雜的、由能量流和信息符號構(gòu)成的網(wǎng)絡圖出現(xiàn)在屏幕上。
“利用我對‘概念’的解析能力,結(jié)合普瑞賽斯女士的前文明權(quán)限,我們需要找到并接入‘深藍之樹’更深層的‘控制終端’。我們的目標不是摧毀,而是從根本上‘覆蓋’掉伊莎瑪拉的‘歸一’指令,寫入新的、穩(wěn)定的生命定義協(xié)議。這將從根本上解除海嗣的威脅,并有可能完整回收這項前文明遺產(chǎn)?!?/p>
方案提出,會議室陷入了短暫的沉寂。這思路超越了常規(guī)的戰(zhàn)爭邏輯,充滿了未知與風險,但似乎是目前唯一可行的道路。
---
會議結(jié)束后,人群散去,只剩下凌曜和普瑞賽斯留在空曠的指揮室內(nèi)。
普瑞賽斯關(guān)閉了數(shù)據(jù)板,抬頭看向凌曜,那雙屬于前文明科學家的眼眸中帶著純粹的探究:“以我們的力量層級,直接剝離或封印伊莎瑪拉的意識集合體,雖然過程復雜,存在變量,但成功率并非為零。為何要選擇這條更迂回、更依賴這些……充滿內(nèi)部矛盾與低效決策機制的土著勢力的路徑?”
凌曜走到巨大的舷窗前,望著外面陰沉的海面,以及更遠處隱約可見的、屬于各國勢力的艦船輪廓。
“普瑞賽斯,”他的聲音很輕,卻仿佛蘊含著整個星空的重量,“重塑一顆星球的物質(zhì)形態(tài),對我們而言,確實不算太難。但定義一個文明是否值得存續(xù),需要證據(jù)。直接‘掀桌子’,以絕對力量抹平一切,那只是高高在上的暴君對螻蟻的蔑視,簡單,卻毫無價值?!?/p>
他轉(zhuǎn)過身,目光深邃:“我要的,不是一個干凈卻空無一物、等待我們隨意涂抹的新世界。我要見證。我要看看,在文明存亡的絕境面前,是根植于靈魂深處的自私、貪婪與腐敗最終吞噬一切,還是勇氣、責任、犧牲與智慧能夠沖破黑暗,閃耀出屬于生命本身的光芒。”
“霜星與愛國者在冰原上的堅守,塔露拉背負罪孽尋求救贖的掙扎,陳暉潔在秩序與人性之間的擔當,詩懷雅與銀灰在商業(yè)利益之上展現(xiàn)出的遠見,甚至像暗鎖那樣,在泥濘中求存卻依舊保有一絲底線的韌性,拉特蘭人基于信仰的虔誠與奉獻……這些,才是文明真正的‘火種’。它們微小,卻頑強?!?/p>
“而與此同時,”凌曜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墻壁,看到了更廣闊的大陸,“烏薩斯那些只顧爭權(quán)奪利、視平民與感染者為草芥的貴族,維多利亞沉溺于王位爭奪、將危機視為棋局的政客,乃至所有在末日陰影下依舊不忘內(nèi)部傾軋、剝削弱者的蛀蟲……他們的存在,同樣具有價值。他們將成為定義何謂‘墮落’與‘冗余’最清晰的標本?!?/p>
“海嗣危機,就是我為他們準備的,最好不過的篩選器?!彼脑捳Z冰冷而公正,如同宇宙本身的法則。
最后,他的視線投向南方,那片深邃的、孕育著災厄的海洋:“至于伊莎瑪拉和海嗣……它們本身并無道德上的對錯。它們只是一個在進化道路上走入極端死胡同的‘求生程序’,一個功能失調(diào)的宇宙白細胞。單純地毀滅它們,與我追求的‘尊重一切生命形態(tài)本質(zhì)’的理念背道而馳。我會給它們,同樣也給所有泰拉人,一個真正合乎其存在意義的、最終的歸宿?!?/p>
普瑞賽斯沉默了片刻,眼中數(shù)據(jù)流快速閃爍,最終歸于平靜?!袄斫饬??;诶硇耘c宏觀生命形態(tài)管理的考量,您的方案更具……美學價值與終極效率?!?/p>
---
就在凌曜于高層會議上拋出“模因覆蓋”方案的同時,泰拉這塊巨大的棋盤,因愚人號的毀滅與阿戈爾真相的擴散,而徹底震動。
恐慌如同瘟疫般沿著海岸線,順著商路,通過一切信息渠道蔓延。海嗣,不再是伊比利亞和阿戈爾的地區(qū)性問題,而是懸于整個泰拉文明頭頂?shù)?、實實在在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凌曜沒有急于行動,他甚至沒有主動去游說任何人。他只是讓羅德島和拉特蘭有限度地公開了部分情報和“模因覆蓋”計劃的框架,然后,便如同一個冷靜的考官,靜靜地等待著各方勢力交出他們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