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炆必不忘今日兩位先生之恩!”
朱允炆看著眼前為自己殫精竭慮的黃子澄和齊泰,語氣沉重而真摯,鄭重其事地說道,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千鈞之力。
說實在的,朱允炆心中此刻確實是涌動著難以言喻的感動。在這深宮之中,能得如此不計個人得失的輔佐,實屬難得。
黃子澄和齊泰兩人甘愿為了自己,主動去承擔(dān)那可能招致非議的“惡名”,背下黑鍋,而將唱紅臉、施恩惠的機會留給自己,以此助自己收服朱煐那等桀驁難馴卻又能力超群之臣。為此,他們甚至不惜犧牲自己最為看重的清譽名聲。
兩人都是讀圣賢書出身的文人,朱允炆深深明白名聲、氣節(jié)對于一個正統(tǒng)文人而言有多重要,那幾乎是比性命還要緊的東西。
而偏偏,就是如此看重名聲的兩人,為了自己這個學(xué)生和主公,卻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犧牲。這份決絕,令人動容。
這更是一場押上一切的豪賭!
賭的就是自己能夠成功爭得儲位,最終登臨那九五至尊的寶座。若是日后不能登基,功敗垂成,那么今日他們所有的犧牲不僅將白費,恐怕連兩人的身家性命都有可能受到牽連和清算。真正是做到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命運徹底捆綁。
所以,朝堂上有不少官員都是精明的中立派,在形勢沒有徹底確定明朗之前,在洪武皇帝這棵大樹依舊參天之時,他們是絕不會輕易下注的,只會持觀望態(tài)度。
甚至哪怕朱允炆當(dāng)真被立為儲君,在老朱去世、權(quán)力真正穩(wěn)固交接之前,這些人之中的大部分也依舊不會采取什么明顯的動作,只會暗中示好。
在朝廷里面混,最重要的是一個“穩(wěn)”字,明哲保身是首要。
那么,最穩(wěn)的選擇是什么?
那自然是等一切都塵埃落定,等形勢徹底明朗、再無變數(shù)之后再下注投靠,雖然這樣獲得的從龍之功和利益會小很多,但同樣的,也幾乎不用承擔(dān)任何政治風(fēng)險。
正是因為大部分朝臣都是這樣的想法和做法,所以朱允炆才愈發(fā)明白眼前黃子澄和齊泰這番早早押注、毫無保留的支持是何等可貴,何等義薄云天。
“殿下洪福齊天,只要能順利登臨大寶,開創(chuàng)盛世,我們現(xiàn)在做的這些微末犧牲,又算得了什么?”
黃子澄搖了搖頭,看著朱允炆真情流露的樣子,心中很是慰藉,覺得自己一番苦心沒有白費。
兩人之間的交集并非僅限于簡單的君臣之別,黃子澄是朱允炆正兒八經(jīng)的啟蒙老師,是親自看著、手把手教著朱允炆從懵懂孩童長大的,這樣的深厚情誼讓黃子澄在爭儲之事上根本沒得選擇,必須全力支持,但同時,也讓兩人的政治命運徹底進行了深度的捆綁,難以分割。
。。。。。。
就像是今日朝堂上發(fā)生的事情。
倘若是換一個人,像黃子澄這般在朝堂之上,在尚未和朱允炆詳細商議、取得明確首肯的情況下,就貿(mào)然改變了朱允炆原有的計劃,甚至帶著整個文官集團的人一起脫離了朱允炆預(yù)設(shè)的軌道。
在這樣的情況下,朱允炆必然要追究其僭越之責(zé),甚至因此大發(fā)雷霆也是正常的事情。可當(dāng)這個做出“擅自”舉動的人是黃子澄的時候,朱允炆的第一反應(yīng)卻不是在怪罪,而是在思考黃子澄此舉是不是有著自己未能洞察的更深層考量,是不是更好的應(yīng)對之策。。。。。。。。
這就是關(guān)系遠近帶來的一個巨大區(qū)別。
關(guān)系足夠親近,信任足夠深厚,所以才能產(chǎn)生這種近乎本能的、毫無保留的信任。
而能得到未來君主如此毫無保留的信任,這本身就是無數(shù)臣子夢寐以求卻求之難得的殊榮和倚重。
“允炆?!?/p>
這時,一直靜靜聆聽、面色凝重的呂氏忽然開口,聲音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斷。
“娘?”朱允炆疑惑地轉(zhuǎn)頭看向呂氏,不知母親為何突然出聲。
“跪下!好好謝謝兩位先生的擎天保駕之恩!”呂氏語氣堅決,帶著命令的口吻。
呂氏話音剛落,朱允炆沒有絲毫猶豫,“噗通”一聲,便直接屈膝,端端正正地跪倒在了黃子澄和齊泰面前的地上。
“殿下不可!此禮萬不敢當(d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