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當即召黃子澄入宮,一刻也不愿耽擱,心中已是千回百轉,猶如熱鍋上的螞蟻。
黃子澄如今已經隱隱成了朱允炆和呂氏不可或缺的臂助。
隨著朝堂上一次次的出頭,文官集團的官員也逐漸向著黃子澄和齊泰靠攏,儼然已成文官中的領袖人物,其影響力與日俱增,可謂是一呼百應。
這當出頭鳥固然風險性高,可這凡事都有利弊,也不全是壞事。
黃子澄當出頭鳥,綜合百官的想法最后到他身上提出。
雖然這么做風險性是高,可同時也讓黃子澄在短時間內以并不是很資深的資歷在百官之中擁有了巨大的威信。
黃子澄說話的分量也日益加重,儼然已是文官中的一面旗幟,令人不敢小覷。
如今的黃子澄已經擁有了代表整個文官集團的資格,一言一行皆可影響朝堂風向。
這也是為什么在朝堂上的時候黃子澄一開口,文官集團的眾人就以為這是朱允炆授意,一個個紛紛跟上的黃子澄一起攻訐朱煐的原因。
當時朝堂上幾乎形成了一呼百應之勢,聲勢頗為浩大,令人側目。
和朱棣合作這么大的事情呂氏和朱允炆自然要聽取黃子澄的建議同他商議。。。。。
畢竟此事關系重大,稍有不慎便會引火燒身,必須慎之又慎,半點馬虎不得。
。。。。。。
黃子澄府上。
呂氏遣人來喚黃子澄,只說是有要事相商,語氣頗為急切,帶著不容置疑的意味,令人不敢怠慢。
來的宮人自然是不知道呂氏找黃子澄到底什么事,黃子澄見問不出來,頓時神色變得凝重,眉頭微微蹙起,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他心中暗想,倘若是尋常事,太子妃和允炆也不會藏著不說,換而言之,此事非同尋常!
必是涉及重大機密,甚至可能關乎儲位之爭,非同小可。
在意識到這事情非同尋常之后,黃子澄不敢怠慢,趕忙乘車前往東宮。。。。
一路上都在猜測究竟是何等要事,竟讓太子妃如此急切,腦海中閃過無數可能,心緒難寧。
。。。。。
烈日高懸,炙熱的太陽烘烤著應天府,連空氣都仿佛在微微扭曲,熱浪撲面而來,令人喘不過氣。
宮中鋪設的金磚被陽光烘烤得滾燙,踩在上面都能感受到那股灼熱的氣息,仿佛要將鞋底融化,連步履都不由得加快了幾分。
黃子澄乘著車駕來到宮門附近后下車,然后步行入宮,額角很快便滲出了細密的汗珠,官服的后背也被汗水浸濕了一片,黏膩難耐。
東宮內,朱棣坐著品茶,神態(tài)從容,仿佛一切盡在掌握,絲毫不顯急躁。
一旁呂氏和朱允炆陪著,神色間卻帶著幾分難以掩飾的緊張,目光不時瞥向門口,坐立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