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雖然那些專門從事生意買賣、經(jīng)營各種貨物的商賈們,通過他們的努力和手段,通過他們?nèi)諒鸵蝗盏牟賱谂c算計,所賺取到的金銀錢財確實是非常多的,數(shù)目相當可觀,堆積起來像小山一樣。
事實上,在廣大普通的老百姓中間,在那些每日為生活奔波、辛勤勞作的平民百姓之中,在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依靠雙手吃飯的人群里,真正會去羨慕這些商賈的人,真正從心底里想要成為他們那樣的人。
說到底,終究還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只是那么一小撮而已,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沙漠里的一粒沙。
大家心里面依舊還是牢固地相信和奉行著那一句流傳了很久很久的話,那一句從古至今都被許多人掛在嘴邊、記在心間的話,那一代代傳下來、刻在骨子里的話,那就是天下所有的行業(yè)。
無論是做什么樣的工作,從事什么樣的營生,不管是種地、做工還是經(jīng)商,都是低下的,都是不怎么光彩的,都是被人瞧不起的,只有讀書,只有埋頭苦讀圣賢之書,只有通過科舉考試,才是最高尚的,才是最有出息的,才是最能光宗耀祖的事情,才是正途。
老百姓們依舊還是全都朝著當官的那條仕途道路在奔走努力,都把考取功名、進入官場作為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來對待,作為畢生的追求和目標。
而那些實在是走不通仕途這條道路的,那些在科舉考試中屢次失敗、無法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普通百姓們。
他們也不會有什么別的亂七八糟的想法,不會去思考那些不切實際的事情,也會安安心心、踏踏實實地留在自己的家鄉(xiāng),守著自己家里的那一畝三分田地,一年到頭勤勤懇懇地種地干活,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土地之中,從早到晚,從春到冬,從不懈怠。
這樣一來,整個社會自然而然地也就變得十分安定平穩(wěn),不會出現(xiàn)什么動蕩混亂的情況了,一切都顯得那么井然有序,那么和諧安寧,像一潭平靜的湖水,沒有一絲波瀾。
大明的老百姓們都能夠安安心心地種地,把心思都放在田地里的莊稼上,把自己的心血和汗水都澆灌在那些生長的禾苗之中,那么大明的糧食產(chǎn)量自然也就能夠保持穩(wěn)定,不會出現(xiàn)太大的波動,不會今年多明年少,讓人捉摸不定,就像有了定海神針一樣。
只要國家擁有足夠充足的糧食儲備,能夠讓老百姓們不餓肚子,能夠讓大家都有飯吃,那大明這個國家就會像泰山一樣穩(wěn)穩(wěn)當當,不會出現(xiàn)什么大的問題,不會有什么風雨飄搖的危險,能夠一直延續(xù)下去。
我們放長時間,從古至今的歷史發(fā)展來看,翻開那厚厚的史書,仔細閱讀那些記載,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普通百姓們對于朝廷和官府的期待和要求,其實是非常非常低的。
他們并沒有指望著要把自己的日子和生活過得多么豐富多彩、多么奢華享受,他們僅僅只是要求能夠吃得上一口飽飯,不讓自己的肚子餓著,能夠平平安安地度過每一天,就心滿意足了。
只要能夠讓他們把飯吃飽,讓他們不用忍受饑餓的痛苦,那他們就絕對不會想著要去造反鬧事,絕對不會去思考那些大逆不道的事情,整個天下也就會一直保持著安定平穩(wěn)的局面,不會有什么大的變故,像鐵桶一樣牢固。
那些所謂的野心家,想要推翻朝廷自己上位的人,那些心懷不軌、圖謀不軌之徒,其實也無非都是特定的時勢環(huán)境所造就出來的,是在某種特殊的情況下才會出現(xiàn)的。
在一個所有的百姓都能夠吃飽飯的時期里,在一個大家都能安居樂業(yè)的年代里,哪怕是有人故意地、刻意地想要造反,想要推翻朝廷,他們也根本拉不起多少人來跟著他們一起干,根本找不到什么志同道合的人,就像沒有柴的火,燒不起來。
畢竟這造反可是要掉腦袋的、極其危險的事情,是誰都知道的殺頭大罪,誰會沒事閑著,就提著自己的腦袋,跟著別人去干造反這種隨時可能送命的營生呢?
誰會拿自己的性命去開這種玩笑呢?除非是走投無路了。
要說那些在山林里打家劫舍的強盜土匪,那些靠搶劫為生的亡命之徒,或許數(shù)量還不少,可能各個地方都有一些。
可要是說真正敢明目張膽地起來造反的人,真正敢公開對抗朝廷的人,那可真是少之又少,難得見到幾個,幾乎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像白天出現(xiàn)的星星一樣稀少!
可一旦要是大家都沒辦法吃飽飯了,肚子整天餓得咕咕叫,連最基本的生活都無法維持了,那這種情況可就大大地不一樣了,整個局面就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像決堤的洪水一樣勢不可擋。
您難道沒有見過東漢末年時候的黃巾起義嗎?您難道沒有讀過那段歷史嗎?那血淋淋的教訓就擺在那里。
當天下的老百姓都餓得不行,到處都是餓死的尸體的時候,當人們連最基本的生存都無法保障的時候,只需要有一個人站出來,登到高處大聲呼喊一聲,那立刻就會有很多很多人響應(yīng)他,跟著他一起干,整個天下就會陷入混亂之中,像被點燃的干草堆一樣迅速蔓延!
大澤鄉(xiāng)起義的陳勝和吳廣他們就是這樣的情況,他們就是在那樣一種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選擇了造反,是被逼無奈的選擇。
東漢末年的張角三兄弟他們也是這樣做的,他們也是利用百姓的困苦來發(fā)動起義,借助民怨來成就自己的事業(yè)。
甚至哪怕是近在眼前的我朝太祖皇帝老朱,他同樣也是在元朝末年那個老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的時代里,在那個百姓無法生存的年代里,一路拼殺出來的,最終建立了我們的大明王朝,開創(chuàng)了新的時代。
咱們自家的大明王朝,不就是通過造反才建立起來的嗎?不就是推翻了前朝才得到的天下嗎?這是誰都知道的事實。
正是因為老朱家自己就有著非常豐富的造反經(jīng)驗,親身經(jīng)歷過整個造反的過程,所以才更加能夠明白和理解,這造反到底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和因素!才知道在什么情況下百姓才會選擇造反!才知道這其中的關(guān)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