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經(jīng)常會像現(xiàn)在這樣獨自一人來到這處安靜的偏殿,這已經(jīng)成為他生活中一個重要的習慣,一個無法被替代的習慣。
這處偏殿是專門為了紀念已經(jīng)逝去的朱標和馬皇后而特別設立的,為的就是能夠妥善安放他們兩個人的靈牌,給他們一個安靜的歸宿,一個可以讓他們靈魂安息的地方。
他常常會一個人默默地走到這處偏僻的殿宇,緩步走進殿內(nèi),和自己最為親近、最為信任的兩個人慢慢地訴說著積壓在心中的那些煩悶與苦惱,把心里的話都說給他們聽,把那些無法對別人言說的話語都傾訴出來。
原先這間屋子里只供奉著馬皇后一個人的靈牌,但幾個月前朱標不幸去世,朱標的靈牌也就被老朱親手安放在了這里,和馬皇后的靈牌擺在了一起,母子二人終于得以在另一個世界團聚,在另一個世界相守相伴。
關上了偏殿那扇感覺特別沉重的大門之后,老朱自己一個人轉(zhuǎn)過身,慢慢地朝著外面走去,他的腳步邁動起來,顯得有些異乎尋常的緩慢,而且每一步落下去,都帶著一種沉甸甸的感覺,好像腿上綁了很重的東西似的,走得異常艱難,仿佛剛才在殿內(nèi)的那一番傾訴,耗盡了他身上不少的氣力,讓他感到疲憊,腳步都有些虛浮。
……
老朱一邊慢慢地走著,一邊不由自主地抬起了頭,仔細地看了看天上掛著的那一輪明亮的、不斷散發(fā)著光芒的太陽,太陽的光線有些晃眼,刺得他的眼睛微微發(fā)疼,讓他忍不住把眼睛瞇了起來,成了一條細細的縫,需要適應一下這強烈的光線。
太陽散發(fā)出來的光芒確實非常非常刺眼,如果直接抬頭看著的話,眼睛會感到很不舒服,感覺有些睜不開。
但是那溫暖的陽光直直地灑落下來,照在老朱的身上,卻讓老朱感覺渾身上下都很是舒服,并且有一種難得的、很久沒有體驗過的放松感,仿佛身上壓著的擔子都暫時輕了一些,不再那么緊繃了,帶來了一絲久違的暖意,流遍了全身,驅(qū)散了些許寒意。
在咱的心里頭,咱的大明啊,它就像是天上的這太陽一樣,充滿了無限的光明與美好的希望,它的光芒,能夠照亮四面八方,照亮整個天下,讓所有人都感受到它的溫暖和光亮,讓普天之下都沐浴在這光輝之中,帶來無盡的生機與活力,照亮前行的道路。
那強烈的陽光,確實刺痛了老朱那雙已經(jīng)顯得有些蒼老和渾濁的眼睛,讓他不得不把眼睛瞇起來,才能稍微好受一點,可是,這同一片陽光同時也讓他的內(nèi)心,充滿了勃勃的生機與無盡的活力,感覺身體里又有了力氣,有了繼續(xù)前行的勇氣,驅(qū)散了內(nèi)心深處積存的些許陰霾,帶來了光明。
朱煐這個孩子,他現(xiàn)在就是老朱如今最大的底氣和支持,是老朱心里頭最重要的那根支柱,有了這個孩子,老朱覺得往后的日子又有了盼頭,生活又重新燃起了希望,仿佛在無邊的黑暗中看到了一盞明亮的指引方向的燈,照亮了前路。
在朱標去世之后的那段難熬的日子里,老朱實際上在內(nèi)心深處,已經(jīng)喪失了繼續(xù)活下去的動力和勇氣,感覺活著沒什么意思了,沒什么值得留戀的了。
唯一還能堅持讓他活著、支撐著他的一點點動力,就是他始終放不下的這大明的萬里江山,還有這讓他時時刻刻都牽掛不已的天下百姓,他得為他們負責,不能就這么撒手不管,這份責任沉甸甸地壓在他的肩上,讓他不敢倒下,必須硬撐著。
因為老朱他自己就是出生在元朝末年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里,所以他更加深刻地明白,一個安定的、太平的天下,對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來說,有著多么重大和不可或缺的意義,那簡直是比天還要大的事情,關系到千家萬戶的生死存亡,是他親身經(jīng)歷過的切膚之痛,永遠也忘不掉,刻骨銘心。
在古代制度下的封建時代里,在這個整個社會的生產(chǎn)力都并不發(fā)達的時代里,倘若天下動蕩不安,戰(zhàn)亂四起,那么普通的百姓人家,可能連活下去的基本資格都沒有了,那個時候,“易子而食”就不僅僅是古書上簡簡單單寫著的四個字了,那背后,是一條條鮮活的人命在不斷地消逝!
那是一場場真實發(fā)生的人間慘劇在不斷地重演!光是想想就讓人覺得心里頭發(fā)寒,渾身發(fā)冷,那是他絕不愿再見到第二次的景象,那是他心底最深的恐懼。
而天下安定之后,至少能讓百姓們過上勉強能吃上飯的日子,或許飯還是吃不飽,還是會常常餓著肚子,忍受饑餓的折磨,可至少,不至于落到“易子而食”那種極端悲慘的、讓人無法接受的境地,這已經(jīng)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是無數(shù)人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結果,是需要拼命去維護的寶貴局面,來之不易。
老朱他就是靠著這個信念,才堅持著讓自己原本就已經(jīng)如同朽木般的身體,繼續(xù)苦苦地支撐下去,他這么做,為的就是心中那份始終放不下的執(zhí)念和對天下百姓的責任,他不能倒下,必須咬牙堅持住,為了這得來不易的安定局面,為了這短暫的太平,為了這萬千的黎民百姓。
而讓他完全沒有想到的是,朱煐這個孩子的出現(xiàn),這給了他一個巨大的、意想不到的轉(zhuǎn)機,讓事情有了新的變化,出現(xiàn)了新的可能,仿佛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一般,在他最需要的時候出現(xiàn)了,像是上天的恩賜。
朱煐的出現(xiàn),這件事情之于老朱而言,就是一個莫大的意外驚喜,這種感覺,就仿佛是身處在一片黑暗之中,突然亮起了一盞明亮的燈,帶來了光明和方向,讓人看到了前路的希望,讓他那顆已經(jīng)死寂的心重新跳動起來,感受到了活力,重新燃起了火焰。
誰能想到呢,在朱標去世之后,這個已經(jīng)在民間流落了十年之久的皇長孫,會突然出現(xiàn)在自己的視野中?這簡直就像是冥冥之中天意的安排,讓人難以置信,感覺像做夢一樣,那么的不真實,卻又實實在在地發(fā)生了,就在眼前,觸手可及。
雖然在老朱看來,朱煐這個孩子自幼就得了失魂癥,過去的記憶有些模糊不清,很多事情都記不得了,但這在老朱心里,并不算什么重要的事情。
因為相較于朱煐本身的能力給老朱帶來的巨大驚喜而言,所謂的失魂癥,不過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罷了,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不值得過多關注,甚至可能因此而因禍得福了呢,未必是壞事。
甚至,老朱在心里頭,還得默默地感謝這失魂癥呢,他想,若非這失魂癥導致朱煐流落民間,親身經(jīng)歷了民間的種種疾苦,自己又怎能得到這般優(yōu)秀的好圣孫?這或許就是人們常說的因禍得福吧,壞事反而變成了好事,讓人不由得感慨命運的無常和奇妙,難以預料,世事難料。
每當想到朱煐此前做的種種事情,那些出色的、超乎他年齡的成熟表現(xiàn),老朱只覺得大明的未來,一下子充滿了無限的希望和光明,前途一片大好,讓人看著就心里歡喜,心里頭暖洋洋的,充滿了美好的期待,覺得后繼有人。
而當他再想到剛剛蔣瓛上報的、關于朱煐弄出來的水泥和玻璃這兩種新奇之物的時候,老朱更是感覺這輩子值了,沒有白活,心里頭滿滿的成就感,覺得非常滿足,所有的付出和堅持都得到了回報,看到了實實在在的,令人振奮的成果,感到欣慰。
他忍不住伸手摸了摸懷中那幾張感覺非常珍貴的稿紙,老朱心里頭頓時覺得美得不行,嘴角也不自覺地向上揚起,露出了難以掩飾的笑意,怎么都抑制不住,那份喜悅從心底里直接溢了出來,讓他整個人都感覺輕松了不少,輕快了許多,腳步也輕快了。
這幾張稿紙上,可是清清楚楚地寫了水泥和玻璃的詳細制作方法,此乃真正的國之神器啊!是能大大改善民生的重要東西,用處大著呢,可以讓百姓的生活變得更好,讓大明的根基更加穩(wěn)固,堅不可摧,是實實在在的好東西。
嗯……再仔細一想,這神器還是咱的大孫給親手整出來的呢……光是這么想想,就讓人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臉上都覺得有光彩,腰桿子也挺得更直了,為能有這樣出色、這樣能干的子孫而感到深深的欣慰,心里頭美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