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風(fēng)帶著干爽的涼意,吹得文脈田的木牌輕輕搖晃。紅繩上的蜜果核碰撞出“叮咚”聲,像在數(shù)著竹棚里的讀書聲。阿硯剛教完《共生論》的新篇,學(xué)子們正圍著西域來的老匠人學(xué)刻木牌——今天要給新收的典籍種做標記,牌上要刻各族的圖騰,還要拓上同生橋的橋紋。
“看這狼圖騰,”老匠人握著一個玄山少年的手,把刻刀往木牌上壓,“線條要像玄山的山脊一樣硬,卻得在收尾處留個軟彎,就像你們玄山的漢子,看著兇,心卻軟?!鄙倌昴樢患t,刻刀頓了頓,木牌上的狼尾果然多了個柔和的弧度。
隱山的姑娘們則在給木牌涂漆,用的是聽聲草汁調(diào)的顏料,綠得發(fā)透?!斑@漆要涂三遍,”阿音蹲在旁邊指導(dǎo),“第一遍滲進木頭里,是根;第二遍蓋住木紋,是身;第三遍要留著刷子印,像我們隱山的草葉脈絡(luò),看著亂,其實藏著章法。”
木合塔爾的輪椅停在田埂邊,他正給木拉提講《商路志》里的故事:“當(dāng)年你爺爺帶著商隊過黑風(fēng)口,遇到暴風(fēng)雪,是玄山的獵戶把他們拉進山洞,用體溫焐熱了凍僵的駝隊……”木拉提手里的刻刀停了,望著文脈田里混著各族泥土的土地,忽然把刻著商隊圖案的木牌往土里插得深了些。
夕陽西沉?xí)r,竹棚的燈光亮了起來。林辰提著一盞琉璃燈走過來,燈壁上刻著兩座橋的紋樣,燈光透出來,在地上投出交錯的橋影?!敖裢硪觥且箓鳠簟彼麑^來的人說,“老規(guī)矩,從同生橋出發(fā),一盞燈傳過靈渠,送到跨谷橋,再傳回來,每盞燈里都要放片新采的文脈葉?!?/p>
眾人都笑了。這“星夜傳燈”是去年定下的規(guī)矩,像各族的節(jié)日一樣鄭重。孩子們早就等不及了,手里捧著自己做的燈:玄山的孩子用鐵心木做燈架,糊上聽聲草紙;西域的孩子把燈做成駝鈴的樣子,里面塞著沙棗葉;南境的孩子最巧,燈壁上貼著荷花剪紙,還沾著靈渠的水紋。
阿沐舉著自己做的燈跑過來,燈架是用龍舟的邊角料做的,上面纏著過江龍的藤蔓。“林先生你看,”他指著藤蔓上的嫩芽,“它居然在燈架上扎根了!”林辰湊近一看,果然有細小的根須鉆進了木頭縫里,忍不住點頭:“這才是最好的燈架,有生氣?!?/p>
夜幕降臨時,同生橋的橋頭已經(jīng)排起了長隊。第一盞燈由老族長點亮,琉璃燈里的文脈葉是剛從田里摘的,還帶著露水。他舉著燈,聲音洪亮:“傳燈——愿文脈如燈,照見來路,引著去路!”
“傳燈——”眾人齊聲應(yīng)和,聲音震得文脈田的草葉都在顫。
燈光依次傳遞,每過一個人手里,就添片新的文脈葉。玄山的獵戶往燈里放了片帶著松香的葉子,西域的商人塞了片沙棗葉,南境的漁民夾了片荷葉,隱山的姑娘們則襯了片聽聲草葉。到木合塔爾手里時,燈里的葉子已經(jīng)堆得像朵小花,燈光透過葉縫,在地上投下星星點點的光斑。
“該讓裂谷的孩子也摸摸這燈,”木合塔爾把燈遞給木拉提,指尖劃過燈壁上的橋紋,“當(dāng)年我們在裂谷鑿第一塊橋基時,石頭太硬,鑿子崩了三十把,是你們中州的鐵匠連夜趕來了新工具……”木拉提捧著燈,忽然覺得手里沉甸甸的,像捧著各族人一起壘的橋基。
燈傳到跨谷橋時,裂谷的孩子們早等在橋頭。最小的那個孩子踮著腳,伸手要摸燈壁,手指剛碰到琉璃,就被燙得縮了回去,惹得眾人笑起來?!斑@是熱的,”阿硯蹲下來教他,“就像我們的心,熱乎著,文脈才長得旺。”孩子似懂非懂,把自己編的草葉環(huán)套在燈架上,草環(huán)里還藏著顆蜜果核。
回程的燈更亮了,草葉環(huán)上的蜜果核隨著燈光晃動,像顆會發(fā)光的星。傳到阿音手里時,她忽然指著文脈田的方向驚呼:“你們看!”
眾人轉(zhuǎn)頭,只見文脈田里新埋的典籍種破土處,竟冒出了點點綠光,像撒了一地的螢火蟲。仔細一看,是新苗的嫩芽透著熒光,每片芽葉上都隱約能看到木牌上的圖騰——玄山的狼、西域的駝、南境的魚、隱山的草,都在芽葉上淺淺印著,像被月光拓上去的。
“是燈照的?”一個孩子揉著眼睛問。林辰搖搖頭,望著那些綠光輕聲說:“是心照的。你心里裝著多少故事,它就長多少光?!?/p>
燈傳回同生橋時,天快亮了。林辰舉起燈,讓燈光灑在文脈田上,那些綠光仿佛收到了信號,竟順著燈光的方向輕輕搖曳,像在朝橋頭鞠躬。眾人都屏住了呼吸,看著嫩芽上的圖騰隨著搖曳慢慢重疊,最后竟在葉尖聚成了個小小的共生結(jié)。
“這就是‘文脈生花’啊,”清月的聲音帶著笑意,“比我們畫在長卷里的還好看?!?/p>
晨光爬上橋頂時,孩子們在文脈田邊插滿了新的木牌,每個牌上都系著兩盞燈——一盞是昨晚傳過的琉璃燈,一盞是新做的紙燈,紙上畫著各族孩子手拉手的樣子。老匠人看著那些發(fā)光的嫩芽,忽然抹了把臉:“當(dāng)年我爺爺說,等各族能坐在一起吃飯了,日子就好了;現(xiàn)在看來,得等各族的故事長在一起,才算真好?!?/p>
林辰望著靈渠的水,水面上漂著孩子們放的荷燈,燈影里,同生橋和跨谷橋的倒影交疊在一起,像兩個相擁的影子。他知道,這文脈田的嫩芽會繼續(xù)長,長到能遮住太陽時,每片葉子上都將刻滿共同的故事;這傳燈的路也會繼續(xù)走,走成一張網(wǎng),把更多的橋、更多的人,都網(wǎng)進這團暖烘烘的光里。
竹棚的讀書聲又響了起來,這次讀的是新寫的《雙橋記》,第一句就是:“橋非木石,以心為基;文非筆墨,以共生為魂?!甭曇繇樦`渠的水流淌,流過跨谷橋,流過黑風(fēng)口,流過所有埋著典籍種的土地,像在說:看啊,我們的故事,正在土里發(fā)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