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屆科舉的狀元是江蘇人士已經(jīng)是第三次參加會試了。
多年沉淀文風老辣,狀元之名實至名歸。
三次會試那就是整整9年。
這份經(jīng)歷讓很多一兩次就考上的人不自覺得有一種優(yōu)越感,對于他的嫉妒也少了很多。
而那些同樣是經(jīng)歷過多次科考才考中的深知這其中的艱辛感同身受,更是多了些同病相憐的情意。
就像是你有兩個同學,一個整天玩樂一個埋頭苦讀。
當倆人同樣取得好成績的時候你會不自覺的想憑什么。
甚至會覺得對那個埋頭苦讀的人不公平。
像新科狀元這樣苦盡甘來的情況是最容易取得好人緣的類型。
只要情商沒什么硬傷很快就能和同科舉子交上朋友。
而此次的榜眼是世家出身,家族中出過十幾位進士。
在文人圈子里他的家族享譽盛名,別人一聽他出自這一家最先想到的是理應(yīng)如此。
這一科狀元榜眼都30多歲了,只有探花年輕剛滿20。
這也是江南出了名的小神童。
三歲識文5歲能詩,連江南書院的山長都破例收了他為入室弟子對他寄予厚望。
大晉對商戶還算優(yōu)待,雖沒有商戶子弟不能科舉的規(guī)定但文人清高大多為了虛名不愿收商戶之子為徒。
蘇合實在太優(yōu)秀了,優(yōu)秀到大儒山長紛紛為他破例。
優(yōu)秀到為了能讓他科舉入仕更加順利整個宗族卯足了勁托舉。
蘇合也沒有辜負族人的期望,一路開掛年紀輕輕就拿到了上一屆的杭州府解元。
這一次會試為了避免水土不服他可是早早就來了京城。
甚至家族長輩跟隨花大價錢請了太醫(yī)幫他調(diào)理身體恐怕有一點差池。
會是舉行前京城的狀元樓及第樓之類的地方都會舉行一些文會。
蘇合也是積極參加收集了不少同科學子的資料,對于中舉的熱門人選眾學子都有個大概。
狀元榜眼實至名歸他也沒有什么嫉妒的情緒。
人家都快趕上他爹的年紀比自己多學了十幾年他輸?shù)男姆诜?/p>
甚至還有兩位跟他的水平相差不大的他也已經(jīng)做好了會輸?shù)臏蕚洹?/p>
可萬萬沒想到會事時壓了他一頭的竟是江瑾瑜,蘇小少爺別提多郁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