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北戎問責國書的時候老皇帝頭皮都炸起來了。
更可怕的是北戎的兵馬已經(jīng)屯兵邊境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
北戎的屯兵和問責是同時間進行,似乎是已經(jīng)做好了開戰(zhàn)的準備根本沒什么商量的余地。
可對方提出的條件太苛刻了。
如果只是要三五座邊境城池老皇帝咬咬牙還真沒準兒破財免災。
問題是他要的是12座城還是縱向,這是根本沒打算談。
畢竟從邊境第一座城到京城也總共也才15座城池。
這要是給了他們12座不等于把敵人放進了自己家門口嗎?
那跟直接把屁股底下的椅子送給別人有啥區(qū)別。
這下連主和派的老頑固也不敢再說什么以和為貴,眾朝臣一致認為北戎欺人太甚此戰(zhàn)迫在眉睫。
現(xiàn)在的重點是怎么打。
出多少兵,出多少糧,調(diào)哪一支軍隊誰為主將誰為先鋒都是問題。
太子黨和三皇子黨眼睛都綠了,跟餓狼一樣盯著主將的位置想趁機奪得兵權(quán)。
太和殿成了菜市場,平日里道貌岸然的高官勛貴成了市井潑婦每日吵鬧不休針尖對麥芒。
矜持體統(tǒng)規(guī)矩禮貌都是閑暇時才能顧及的東西。
在這種時候誰拿到兵權(quán)就相當于拿到了繼承權(quán),為了他們各自的主子哪還顧得了那些。
也就只有老皇帝的死忠一脈?;庶h才算淡定,但也個個憂心大晉前途食不下咽。
上次已經(jīng)當了一回縮頭烏龜又是陪嫁妝又是送女兒的。
這怎么好端端的直接就要開戰(zhàn)了呢!
有些跟韓錦程不對付的借機作妖參奏吳憂和沈婉寧尸位素餐辦事不力。
北戎的國書可說了,是使團的人刺殺了他們幾位皇子才導致兩方大戰(zhàn)的。
那武力值最高的沈婉寧和這次的主要負責人吳憂就是第一責任人。
吳憂是皇親國戚他們只捎帶了一個失察失職之罪。
對沈婉寧的惡意就大多了。
甚至有人懷疑沈婉寧是西楚或南詔的探子,潛伏在大晉故意破壞兩國和平。
還有人呈上了一本詳細的口供證明沈晚寧身份有異。
其中包括沈家的親戚鄰居朋友以及發(fā)賣出去的奴仆。
尤其是一個叫小蝶的,這丫頭是沈婉寧以的貼身大丫鬟伺候了她七八年。
除了沈婉寧父母之外這應該是了解沈婉寧最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