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玉的目光在那份省里的文件上停留了許久。
“元明同志?!?/p>
她終于開口。
“你很不錯。”
“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把一個構想,細化到啟動資金的來源和政策的抓手,這已經超越了大部分干部的能力范疇?!?/p>
“你沒有被八千萬的巨額數字嚇倒,而是懂得試點先行、分步實施,這說明你有戰(zhàn)略定力。你更沒有把財政壓力全部推給縣里,而是主動去尋找省里的政策支持,這說明你有辦法,有思路,是個能解決問題的人?!?/p>
曲元明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但是?!?/p>
她頓了頓。
“你的方案很好,可你的試點,選錯了地方?!?/p>
“選錯了?”曲元明反問。
“對,選錯了?!?/p>
李如玉身體后仰,靠在椅背上。
“我問你,我們?yōu)槭裁匆阍圏c?”
“為了驗證數字農業(yè)模式的可行性、可復制性,用最小的成本,探索出一條能推廣到全縣的成功道路?!?/p>
“說得好。可行性,可復制性?!?/p>
李如玉重復一遍。
“那么你告訴我,在沿溪鄉(xiāng)試點成功,能證明它的可復制性嗎?”
曲元明的心一沉。
“李書記,您的意思是……”
“沿溪鄉(xiāng)的基礎太好了?!?/p>
“吳建軍、錢坤、李哲、周巖,那是你的老班底,是你一手帶出來的兵,他們對你絕對服從,對你的理念全盤接受。換一個地方,還有這樣令行禁止的基層班子嗎?”
“你說的地利,沿溪鄉(xiāng)的土壤水源條件具有代表性,可那也是在你和周巖他們前期大量工作改良過的基礎上!那里的干部群眾,已經被你扭轉了觀念,看到了科技興農的甜頭。他們是愿意接受新事物的?!?/p>
“元明,你這是在順風局里打一場必勝的仗。贏了,固然漂亮,但其他鄉(xiāng)鎮(zhèn)的書記鄉(xiāng)長會怎么想?”
“他們會說,那是曲縣長自己的地盤,當然能成。他們會說,沿溪鄉(xiāng)那條件,換我我也行。他們會說,我們鄉(xiāng)窮山惡水,老百姓思想保守,他那套花里胡哨的東西在我們這兒玩不轉。”
“到頭來,你的成功,只會成為一個無法復制的孤例。你的試點,非但不能成為推廣的范本,反而會成為別人用來搪塞、推諉的借口。我們投入幾百萬,最后只給沿溪鄉(xiāng)錦上添花,對于整個江安縣的大局,意義何在?”
曲元明太想求穩(w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