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晚根據(jù)韓棟的遺言與白瑾的線索,找到父母隱藏的真正核心遺產(chǎn)——“鏡像防御系統(tǒng)”的原始實驗室。
韓棟用生命傳遞的“鏡像倒影”與“雙生”,如同兩把鑰匙,插入了林晚晚(融合體)腦海中的某個鎖孔。她暫時將供應鏈的焦灼戰(zhàn)況交給周薇和遠在東南亞的雷烈應對,自己則全身心投入到對父母遺留資料的重新梳理中。
在白瑾的遠程協(xié)助下,結合韓棟秘密資料中那些看似無關的公式旁注和實驗草圖,她將注意力鎖定在父母早期一篇未曾發(fā)表的、關于“生物體內稟電磁場對稱性破缺”的艱澀論文上。這篇論文在當時被視為過于理論化而未被重視,但其中反復出現(xiàn)的一個數(shù)學變換模型——“林氏共軛變換”,其圖形表征,正是一個完美的、相互映照的“鏡像”結構。
(林晚晚(融合體)內心:共軛…鏡像…難道父母是將意識或某種生物信息場,抽象成了某種可被數(shù)學描述的“共軛”系統(tǒng)?)
“關鍵可能不在這些紙面資料里,”白瑾在加密通訊中提醒,“韓棟提到‘倒影’。按照你父母的謹慎,他們一定會將最核心的東西,藏在物理世界的某個‘倒影’之中。”
物理世界的“倒影”?
林晚晚(融合體)站在父親書房的原址——這間辦公室在她接手“啟明”后保留了基本格局。她回憶著童年時書房每一個細節(jié)。父親的巨大書桌,母親喜歡的蘭花,還有…靠墻的那面落地鏡。
鏡子!
她猛地轉身,看向如今取代了那面舊鏡子的智能顯示屏。倒影…鏡子本身就是最常見的產(chǎn)生光學倒影的物體!
她立刻聯(lián)系了負責看護林家舊宅的人員,要求他們仔細檢查書房那面被移走的舊鏡框,以及它原來所在的墻壁。
一小時后,消息傳來:在舊鏡框背后的木質背板夾層里,發(fā)現(xiàn)了一張微縮膠片!而墻壁原本懸掛鏡子的位置后面,有一個極其隱蔽的、需要特定頻率聲波才能觸發(fā)的微型暗格,里面存放著一個老式的、指甲蓋大小的生物信息儲存器。
(林晚晚(融合體)內心:鏡框后是“影”,墻壁內是放置鏡子的“本體”!這就是“鏡像”與“倒影”的物理藏匿之處?。?/p>
微縮膠片和儲存器被第一時間秘密送回“啟明”核心實驗室。解讀工作迅速展開。
微縮膠片里是“鏡像防御系統(tǒng)”的完整理論框架和基礎構型圖,其精妙與復雜程度遠超林晚晚(融合體)之前的想象。它并非一個簡單的“防火墻”,而是一個基于生物體自身意識場特性,能夠識別外來干涉模式,并對其進行“同頻反向抵消”的動態(tài)防御體系。就像一面擁有自主意識的鏡子,能將照射過來的惡意“光”原路反射回去!
而那個生物信息儲存器,則需要林晚晚(融合體)的指紋、虹膜以及一段特定的、蘊含她與真林晚兩人意識融合特征的腦波頻率,三者同時驗證才能解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