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蘇醒”、“定位”。
這三個關鍵詞像三根冰冷的毒刺,扎在“啟明”核心團隊每個人的心頭。結合那枚剛剛被發(fā)現(xiàn)、功能不明的詭異芯片,一個令人不寒而栗的可能性浮出水面——敵人很可能在尋找這枚芯片,并且將其稱為“種子”!
(林晚晚在緊急會議上,聲音低沉:“沈默藏起的,可能不僅僅是罪證或鑰匙…它本身,或許就是‘KaleidoScope’某種終極技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顆被意外帶出,或者被他故意截留的…‘種子’?!保?/p>
這個推斷讓整個指揮中心的氣氛幾乎凝固。如果這枚芯片真的如此重要,那么它的被發(fā)現(xiàn),無疑將“啟明”推到了風暴的最前沿。
“鏡廊”隔離室內,對芯片的非侵入式分析仍在繼續(xù),但進展緩慢。其生物-量子混合結構極其復雜,強行解析的風險巨大,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白瑾團隊嘗試用極微弱的、與“神經織網”不同頻段的意識共振波去“試探”芯片,結果發(fā)現(xiàn)芯片內部的能量場會產生極其細微的、非自然的有序波動,仿佛沉睡的某種東西被輕微擾動。
(白瑾匯報:“它確實能被特定的意識波動影響!雖然無法確定是接收還是發(fā)射,但這證實了它與意識操控技術直接相關!沈默的警告極可能是真的,一旦它落入‘萬花筒’手中并被正確‘激活’,后果不堪設想!”)
與此同時,雷烈調動了所有能調動的力量,對“啟明”總部及所有關聯(lián)設施進行了地毯式的安全排查,尤其是信息保密環(huán)節(jié)。周薇提到的“內部信息泄露”的可能性,像一根刺,讓所有人都不敢掉以輕心。
然而,敵人似乎比他們想象的更加無孔不入。
就在芯片被發(fā)現(xiàn)后的第三天,蘇晴接到了一個匿名的包裹。沒有寄件人信息,里面只有一個老式的、需要插入磁帶播放的隨身聽,和一卷沒有任何標簽的黑色磁帶。
(蘇晴內心:這是什么?誰寄來的?)
一種強烈的不安感讓她沒有立刻播放,而是拿著包裹找到了林晚晚。
林晚晚和雷烈謹慎地檢查了隨身聽和磁帶,確認沒有物理危險或電子追蹤裝置后,在絕對屏蔽的環(huán)境下,按下了播放鍵。
磁帶轉動,發(fā)出沙沙的噪音。幾秒后,一個經過嚴重失真處理、但依稀能聽出是沈默年輕時聲音的錄音,斷斷續(xù)續(xù)地傳了出來:
“……不行…我不能再…這東西是活的…它在影響我…‘萬花筒’不是終點…‘播種者’…他們在…篩選…”
錄音在這里戛然而止,只剩下磁帶空轉的噪音。
(林晚晚內心:沈默年輕時的錄音?“這東西是活的”?“播種者”?)
這段沒頭沒尾、充滿驚恐和絕望的錄音,像一塊拼圖,與芯片、“KaleidoScope”以及那些關鍵詞隱隱對應起來。
“播種者”——這很可能是指“KaleidoScope”的核心成員,或者某個更高的層級。
“篩選”——與他們之前發(fā)現(xiàn)的“狩獵名單”行為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