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山下來,已是日頭偏西。
絢爛的秋色依舊鋪滿山巒,但夕陽的余暉已為其鍍上了一層更為柔和溫暖的金邊。
同學們說說笑笑,返回正白旗村,雖然身體疲憊,但精神格外亢奮。
小雨水跟在婁曉娥身邊,小臉紅撲撲的,興奮地比劃著剛才在山頂上看到的風景,手里還緊緊攥著那個寫滿了哥哥姐姐們詩作的寶貝筆記本。
回到王大山家小院,取回寄放在這里的自行車和沉重的炊具、食材。
王大山看著這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臉上滿是長輩的慈和笑容。
忙活一下午,都餓了吧?他聲音洪亮,走,帶你們?nèi)€好地方,保管你們這頓憶苦思甜飯吃得有滋有味!
說罷,他拿起一把柴刀在前引路,同學們則或推著馱滿物資的自行車,或徒手提著鍋碗瓢盆,跟著他穿過村舍,來到村外不遠處的一片河灘地。
這里地勢平坦開闊,遍布著光滑的鵝卵石,一條清澈的小溪潺潺流過,發(fā)出悅耳的聲響。
河灘背風,幾株老柳樹垂下枝條,夕陽的光芒透過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
就這兒了!王大山指了指一塊特別平整的地面,這塊地兒最好,風小,離水近,拾柴火也方便,正合適你們埋鍋造飯!
眾人歡呼一聲,立刻行動起來。
男同學們主要負責體力活,王衛(wèi)國、汪傳志、陳志國三人尋找合適的石塊,準備壘灶;任長空和吳國華則負責去溪邊打水。
女同學們細心地清理出一片就餐區(qū)域,鋪上帶來的舊報紙和塑料布,又將碗筷一一擺放整齊。
王大山的老伴也挎著個小籃子跟了來,籃子里是剛從自家院里摘下的新鮮小蔥、幾顆水靈靈的白菜和一些翠綠的青菜。
她硬塞到婁曉娥和李娟手里:孩子們,拿去,添個菜!別看咱這村子現(xiàn)在窮,這地可是好地,一般土地,可種不出這個味兒!樸實的話語里,蘊含著濃濃的關愛。
生火是野炊的第一道關,幾個男生手忙腳亂,卻總是濃煙滾滾,不見明火。王大山在一旁看著,搖了搖頭,走上前來:娃娃們,讀書你們在行,這野外生存的本事,還得看我們老家伙的。
他熟練地選石壘灶,選取引火物,只聽得一聲輕響,一個火勢旺盛、幾乎沒有煙塵的灶火便熊熊燃燒起來。
當年在南方林子里追白崇禧的部隊,三天不下雨,生火就得用這法子。又快,又沒煙,不然炊煙一起,敵人的飛機可就找過來嘍。
這瞬間展露的戰(zhàn)場生存技能,讓所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爆發(fā)出由衷的贊嘆。
這時,作為農(nóng)家樂老板轉(zhuǎn)世的呂辰,做起野炊也是輕車熟路。
他指揮若定:傳志,衛(wèi)國,麻煩你們再去撿點耐燒的硬柴。國華,長空,你們幫曉娥、明婕她們把帶過來的土豆、蘿卜削皮切塊,豆角掰段。雨水,你去溪邊把咱們帶的豆腐和粉條用清水泡上。
眾人紛紛應和,各自忙碌起來。
小小的河灘頓時變成了一個分工有序的露天廚房,充滿了生活的煙火氣。
小雨水拿著相機,像只快樂的小蝴蝶,穿梭在忙碌的人群中,一會兒對著壘灶的男生們喊“傳志哥,看這里!”,一會兒又捕捉女同學們洗菜切菜的專注側影,清脆的快門聲和稚嫩的指揮聲,為這忙碌的場景增添了許多生動趣味。
呂辰挽起袖子,開始了他的表演。
他先將米淘洗干凈,吊在火上燜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