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清晨,東方天際剛現(xiàn)魚肚白,紅星軋鋼廠門前已是人頭攢動,彩旗招展。
巨大的紅色橫幅懸掛在大門上方,上書一行醒目的白色大字:“熱烈歡迎全國工業(yè)大會代表蒞臨指導”。
身著嶄新工裝、精神抖擻的工人們分列道路兩旁,如同接受檢閱的士兵,臉上洋溢著自豪與期待。
廠區(qū)大門至板材車間的近千米道路上,數(shù)十塊圖文展板如同時光長廊,訴說著“全流程自動化”項目從無到有、從藍圖到現(xiàn)實的艱辛歷程。
有簡陋的實踐基地車間照片,有師生們圍爐夜戰(zhàn)的剪影,有“掐絲琺瑯”電路板從實驗室樣品到量產(chǎn)成品的對比圖,更有劉星海、沈青云、趙老師等課題組核心成員和牛大群、郝師傅等專注工作的特寫。
每一張圖片,每一段簡短的文字說明,都凝聚著無數(shù)個日夜的汗水與智慧。
經(jīng)過嚴格培訓的青年工人和學生引導員,身著統(tǒng)一的“攻堅服”,身披紅色綬帶,佇立在展板旁和關鍵路口,隨時準備為貴賓進行講解。
上午八點整,受邀參加啟動儀式的全國工業(yè)大會代表車隊,在引導車的帶領下,緩緩駛入紅星軋鋼廠大門。
來自工業(yè)、機械部部等核心部委的領導,全國各省市工業(yè)廳局的負責人,重點鋼鐵廠、機械廠、研究所的技術專家,以及北大等高校的學者代表,魚貫下車。
他們懷著好奇、審視乃至幾分質疑的心情,親臨這傳說中誕生了“中國式自動化”的地方。
在引導員熱情而專業(yè)的指引下,代表們沿著展板長廊,信步走向今日的核心舞臺,板材車間。
他們時而駐足細看,時而低聲交流,臉上不時露出驚訝、贊嘆或深思的神色。
展板上呈現(xiàn)的并非一帆風順的凱歌,而是真實記錄了遇到的挫折、解決的思路乃至失敗的教訓,這種坦誠與自信,反而贏得了許多務實代表的初步好感。
車間大門洞開,內部燈火通明,宛如白晝。
與門外的喧鬧不同,車間內部呈現(xiàn)出一種蓄勢待發(fā)的寂靜。
那條嶄新的全流程自動化示范生產(chǎn)線,如同一條經(jīng)過精心梳洗、披掛整齊的鋼鐵巨龍,靜靜地匍匐在寬闊的車間中央。
軋機底座泛著冷硬的光澤,飛剪機構寒芒內斂,蜿蜒的輸送鏈紋絲不動,矯直機、噴碼機、分級系統(tǒng)各就各位,一切井然有序,卻又沉默無聲。
空氣中殘留著昨夜最后調試時留下的、若有若無的電子元件加熱后的特殊味道。
早期抵達的嘉賓被引導至預先劃定的安全參觀區(qū)域。
這里視野開闊,可以縱覽生產(chǎn)線的全貌,又能確保絕對安全。
人們壓抑著交談的欲望,仿佛怕驚擾了這頭沉睡的巨獸,只是用目光仔細地打量著眼前的每一個細節(jié),感受著這種“靜待啟幕”所帶來的期待與張力。
呂辰、趙老師、沈青云、李師兄、錢師姐、吳國華、王衛(wèi)國等核心技術人員,如同散布在關鍵節(jié)點的“哨兵”,悄無聲息地立于生產(chǎn)線旁。
他們身著筆挺的“攻堅服”,左胸口的紅色繡字在燈光下格外醒目。
他們神情平靜,目光銳利,隨時準備回應嘉賓們提出的疑問。
呂辰站在靠近“掐絲琺瑯”控制柜的區(qū)域,他感受著自己的心跳,手心微微沁出細汗。
這不是緊張,而是一種莊重。
上午九點二十分,大部分嘉賓已入場完畢。
車間一側臨時搭建的主席臺上,各位重要領導也已就座。
九點二十八分,吉時已到。
廠黨組書記孫濤穩(wěn)步走到主席臺中央,他深吸一口氣,用洪亮的聲音宣告:“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同志們!紅星軋鋼廠全流程自動化示范生產(chǎn)線啟動儀式,現(xiàn)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