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里屋。
火盆旁,宋母在一旁制草席,蓑衣,宋父則在飲酒,喝的面紅耳熱,兩眼渾濁。
宋長明沒有喝多少,只是靜靜陪著自家的老父親。
“長明,還記得宋家村么?”宋父忽而問道。
宋長明點(diǎn)頭,穿越最初,他們宋家并非就在這郡城,在這白衣街生活,而是城外一小野村里的農(nóng)戶,只是后來才搬到了郡城。
“宋家村沒了,前幾日來了一批不知來歷的亡命徒,將那里洗劫一空,村里最終活下來的沒幾個。”宋父神色苦澀道。
此言一出,早已知曉此事的宋母,則在一旁悄悄的抹了抹眼淚。
饒是宋長明在那個村子待的時間不長,也是一陣默然,深深感受到其中的殘酷。
“唉,這世道便是如此,我這輩子最大的成就,就是找到了門路,拼命擠進(jìn)了郡城,在此扎根”宋父又抿了一口酒,悶聲說著。
對此,作為親歷者,宋長明也是贊同的。
現(xiàn)在的日子是一貧如洗沒錯,但在過去,他們宋家實(shí)際上也還沒有破落成這般田地。
宋父早年在郡城里獨(dú)自摸爬滾打,硬是從無到有,學(xué)成了一門打鐵造器的手藝。
當(dāng)時雖算不上是鍛器名家,但造出來的器具品質(zhì)也都算不錯,甚至能夠被郡城中許多家大的鍛兵坊邀請,可見手藝不俗。
長此以往,等宋父手藝更加精通,名氣更大時,宋家甚至有可能實(shí)現(xiàn)階級跨越,住到其他的街區(qū)去。
但可惜,一場變故讓宋家從此一蹶不振。
“我這輩子最大的悔事,就是放你大哥二哥去從軍”宋父說出此話時,嘴角止不住的顫抖,眼眶泛紅。
時至今日,他都還未從中走出。
宋長明是家中老四,往上三姐宋玉,以及早早過世的大哥,二哥。
大哥宋長平,二哥宋長安。
兩人當(dāng)年都是一腔熱血,不愿去學(xué)宋父的鍛器技藝,想要在軍中闖出一番名堂。
多年后,因一場慘烈的戰(zhàn)事,讓宋父宋母一下失去了兩個孩子。
巨大的打擊猶如晴天霹靂,讓宋父本就不算好的身子骨一下病倒了。
自此,失去了頂梁柱以及軍中倆孩子的宋家,這才一路走低,淪落到今日地步,好不容易才將三姐宋玉和年幼的宋長明養(yǎng)活大。
“玉兒已經(jīng)出嫁,我能看出懷明是真心待玉兒的,我不擔(dān)心,眼下唯有你尚未成家,是我放不下的”宋父搖頭道。
原本他是想讓宋長明長大后繼承他過往鍛造的手藝,謀一份生計,再找人說個媒,成家后平平安安的過日子。
但突逢官府的一張征兵令,打亂了他對宋長明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