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州城,這幾日的形勢,風起云涌,變幻莫測。
“三絕”“四秀”毀于一旦,暫且不提。
只說京城來的三位欽差,就能讓汴州城中的官民,熱議數天了。
再加上汴州李家遭殃之事,各個茶館、酒樓,談論的都是這樣的大事。
也不知是誰傳出,說那位欽差主使的大太監(jiān),之所以拿李家殺雞儆猴,是為了索賄,才用方式震懾其他家族。
就是為了能夠殺一儆百,獲取更多的賄賂。
在百姓的口中,大太監(jiān)的惡名,無疑更多了幾分。
當然,大部分的世家望族,還是知道怎么回事的。
不過,對于大太監(jiān)的兇名,他們也再次見識到了幾分。
當然也是汴州李氏罪有應得,只怪他們狗眼看人低,惹了不該招惹的人物。
對于汴州李家的衰亡,幾家歡樂幾家愁。
歡樂的幾家,是自認為能夠取而代之的一些家族,比如通縣的張家。
便自認為攀附上了欽差副使、禮部右侍郎翟進,用不了多久,就能像曾經的祁家一樣,從縣中搬入到省府汴州,成為府城的世家望族。
至于愁的幾家,則是中原書坊的李家,要知道他們與汴州李氏,可還未出五服的。
現(xiàn)在,李家的嫡脈,已全部被逮捕入獄了。
甚至,還包括嫡系四代的家族子弟,而他們這些旁系的,也被官府限制在城中,不得隨意離開。
可以說,事態(tài)發(fā)展到哪個方向,已不是他們能夠預測的了。
中原書坊的李家,按理說也是汴州頗具影響力的家族了。
若是平常,是能隨意接觸到到府尊,甚至是布政使這類大人物的。
這些汴州高官,也會多多少少給他們中原書坊幾分薄面的。
可這次卻是不一樣了。
這次,李家惹到的可是皇帝的欽差,而且還是十分記仇、難纏的大太監(jiān)。
汴州李氏遭此厄難,也就是預料之中的事了。
不過,在事態(tài)未定之前,不少的家族還是人心惶惶的。
中原書坊的少東家李鍇之已親自到趙家拜訪了兩次,不過每次都是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