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這樣的大明該亡(二
朱元璋也更加的明白,老百姓吃不起飯后會怎么樣的。
畢竟他就是被餓的沒辦法再參加起義軍的,如果以前有一口吃的,就不會干這殺頭的買賣。
當(dāng)看到被友軍出賣,孤軍奮戰(zhàn)的天雄軍的時候,朱元璋就知道這個時候的大明,只怕已經(jīng)無力回天了。
要知道,一個國家從來不是一個人能夠決定的。
特別在這樣面對這種天災(zāi)人禍的時候,如果還不眾志成城。
那就算再強(qiáng)大的王朝,最終也會走向滅亡。
至于那個皇太極,朱元璋明白,只怕是就是他的后人,取代了大明的江山。
至于明末名將曹變蛟,離他只有一步之遙,朱元璋明白,就算曹變蛟殺害了皇太極也改變不了什么。
畢竟明末不只是因?yàn)樘鞛?zāi),還有人禍。
……
朱棣看到天幕上說崇禎年間長達(dá)十余年的天災(zāi),他才明白什么叫小冰河時期。
本來他是以為小冰河時期只是冬天冷一點(diǎn),沒想到他影響莊稼生長。
這種氣候的改變,朱棣好像發(fā)現(xiàn)改變不了啥。
不過他想到鄭和在奏折上訴說的南洋那邊的氣候濕熱,農(nóng)作物一年三熟,他覺得應(yīng)該給自己的子孫留點(diǎn)這樣的土地。
這樣的話,如果他的后代真的遇到這樣的問題,也可以從那里調(diào)糧。
而且還可以把那些潘王也分封出去,這樣就能保證他們不再是吸血鬼。
至于那些文官兼并土地,朱棣覺得他也得想個辦法,只有把壓在百姓身上的問題解決了,才不會出現(xiàn)老百姓遇點(diǎn)災(zāi)荒就沒吃的。
看到盧象升和曹變蛟的經(jīng)歷,朱棣只是幽幽一嘆,身在王朝的末世,人心動蕩,并不是一兩個人能夠改變的。
如果一群人,一直盯著家里的一畝三分地,只怕就算再怎么樣,只怕也解決不了問題。
……
朱厚照讓人叫來兵部尚書之后,就開始寫下另一份圣旨,那就是調(diào)王明陽回京。
他倒想看看這個王明陽的有什么本事,竟然被后人稱為‘圣人’。
做完這一切之后,他看到天幕上的信息,他很是不高興。
雖然他覺得大明王朝的文官事多,武官沒能力,可是也不至于這樣啊。
難道那方面出現(xiàn)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