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共推舉出四人,三皇子一黨的人提議戶部左侍郎調(diào)任兵部尚書,旁人卻嫌這位左侍郎精于算計,缺乏經(jīng)驗,不能總兵戎之事。
又有人提出讓現(xiàn)在的兵部左侍郎接任尚書之職,可惜如今兵部的兩位侍郎,一人一根棍子下去沒個聲響,辦事是把好手,兵部各項政務(wù)手到擒來,偏生缺了一張好嘴皮子,震懾不住各方勢力。另一人常年以提督軍務(wù)奔赴戰(zhàn)場,經(jīng)驗是足夠,就是性子過于急躁,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
三皇子一派巴不得將戶部左侍郎推上去,太子一黨自然不肯就范。
來來去去,總沒個合適的人選。
皇帝被大臣們吵得腦仁疼,撐額靠在龍椅,眼睛一刻都不想睜。
就在局面僵持之際,吏部右侍郎慢悠悠抖了抖官袍,不聲不響來到殿前,
“陛下,人選是有的,就是怕陛下舍不得任。”
皇帝一聽炸了毛,龍目瞪過去,“有合適的人選,朕還能舍不得?毛云勵,你最好給朕把話說全了,不然朕割了你舌頭?!边@位吏部右侍郎是出了名的老狐貍,平日鮮少有人能拽住了他的尾巴。
毛云勵從容一笑,拱手道,“此人身經(jīng)百戰(zhàn),在邊關(guān)威名赫赫,為蒙兀女真等諸國所懼,他雖是武將,卻是進士出身,身兼文武之職,性情堅韌,辦事老辣又沉穩(wěn),有他調(diào)任兵部尚書,所有問題迎刃而解,只可惜有一樁難處。”
“什么難處?”
“就是太年輕了。。。?!?/p>
這話一落,數(shù)十道視線不約而同朝燕翎身上聚來。
原先沒有人想到他,只因他年紀(jì)太輕,大晉從無三十以下的官員入閣。
這下堂而皇之被人推出來,大家不免思量這種可能性。
老一派的官員自是不肯。
都督府右都督第一個站出來反對,“那可不行,燕世子太年輕了,難以服眾?!?/p>
大理寺卿懟了過去,“兵部尚書總攬兵戎,能震懾住敵國便成,要服什么眾?再說了,他哪里不能服眾了?說到軍功,他怕是比你這個右都督更能服眾吧?!庇叶级浇o噎住了。
禮部右侍郎也跟著搖頭,“即便如此,燕世子可是武官,兵部尚書是文職,豈能文武相混?”大晉文武分流,所有軍職只能軍戶擔(dān)任,而軍戶是世襲下來的,若哪家是軍功起家,后輩若不能走科考一途,只可能繼任軍職,而不是文職。
毛云勵扭頭冷笑駁過去,“閔大人,本官剛剛說的很清楚,燕世子乃進士出身,天禧年的狀元,哦,我忘了,那一年閔大人的孫子也科考,沒能考上吧?”
禮部閔大人給氣了個飽,悻悻閉上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