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英率領眾人從遼東出發(fā)后,歷經(jīng)艱險,八月初終于抵達南京。立即開始拜訪弘光朝廷的權貴,憑借以前在南直隸積累的人脈,馬士英很快接觸到大明清流們,南京官員們對這位千里迢迢趕來送禮的舊友頗為歡迎。
尤其當巨人林宇將一箱箱珍寶扛到各位大人面前時,弘光朝廷的中流砥柱們,臉上都露出了欣喜贊賞的表情,認為馬士英不愧為正人君子,即便戰(zhàn)火紛飛,也不忘兩國修好。
幾位東林大佬拍著胸脯保證,明日便上奏疏彈劾劉宗周吳三桂等人,一定要讓皇帝發(fā)十二道金牌將劉督師召回,立即召回。
不能再縱容朝廷這種勞民傷財窮兵黷武的冒險行動,眼前南北水旱蝗災不斷,乃上天預警,總之大明與大齊應該以和為貴,要立即停止戰(zhàn)爭。
而且,崇禎皇帝朱由?,F(xiàn)在還在齊軍手中,萬一逼急了,以康應乾的性格,很有可能會直接把朱由校送到南京,和弘光皇帝爭奪帝位,那就不好辦了。
送完禮物不久便傳來江北四營慘敗的消息,逃回南京的殘兵敗將們滿眼驚恐回憶臨清戰(zhàn)事,臨清齊軍兵力至少三十萬人,敵兵個個以一當十,兇殘的很,尤其武定皇帝,更是天神下凡以一當百,手中一桿長槍,重八百斤,八百斤啊,在他手里揮舞的虎虎生風,挨著碰著不死也殘,那天被皇帝打死的明軍沒有一萬也有八千。四個總兵被殺三個,幸存的左總兵成了驚弓之鳥,據(jù)說現(xiàn)在每晚做夢都要喊“武定皇帝饒我性命!”
馬士英哭笑不得,這次來南京,本是為阻止北伐,現(xiàn)在明軍被打殘了,也不用北伐了,可惜禮物都已經(jīng)送出去,他只能感慨南京同僚們收禮速度實在太快,若是幾位閣老稍稍做個樣子,推辭兩日,珍寶便送不出去了。不過東西沒要回來的道理,就當做個順手人情吧。
馬士英在開原一直迎來送往,自然懂得官場人情,反正兩邊以后少不了打交道,也不怕這些南京文官以后不還禮給他。
只是馬士英不太相信武定皇帝還活著,更不相信劉招孫揮舞一把八百斤的長槍,出入敵陣,連殺幾千人——這特么比當年京師流行的《宣武將軍大戰(zhàn)后金巴牙剌》的情節(jié)還要荒誕不經(jīng)。
無論如何,南直隸都不是久留之地,馬士英一位同年,現(xiàn)任禮部主事阮大鋮,好心提醒,讓老馬和侯詢趕緊溜,速速北上。
左良玉報仇心切,正準備派人截殺他們。
馬士英倉皇逃走,臨走前,他在南明的朋友又告訴他們一個不幸消息。
阮大鋮說,海盜頭子鄭芝龍剛被朝廷詔安,皇帝任命他為福建總兵官,讓他去平定廣東海盜。
這位武定皇帝麾下的首席倭國通事(翻譯),皇帝信任的將官,在大齊危急之時,竟這么快就叛變。
須知武定皇帝待鄭氏一直不薄,甚至把鄭芝龍當成心腹來培養(yǎng),平定倭國后,對他封官賞錢不說,還賞給鄭家一大片海域用作貿(mào)易。
馬士英對鄭芝龍前世今生了解不多,否則便不會驚訝于此子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反復無常,背信棄義。
在原本歷史上,鄭芝龍先為福建海盜,后來朝廷詔安,憑借大海盜的精明與左右逢源,在南明歷史上叱咤風云。1645年,唐王朱聿鍵南下福建,被鄭芝龍、鄭鴻逵兄弟擁立為帝,改元隆武,這就是“隆武帝”。
鄭芝龍因擁立有功,被封為南安候,還被授予處理南明所有軍事要務的大權,堪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然而一年后,鄭芝龍響應征南大將軍多羅貝勒博洛誘降,不顧其子鄭成功的再三哭諫,叛明降清。
永歷十年(1656年),鄭成功督師北上,克閩安及羅星塔等邑,于護國嶺擊殺清將阿格商。清廷大震,逼迫鄭芝龍差家人謝表持巡撫佟岱書到寧德見鄭成功,再度勸說鄭歸順大清,鄭成功再次拒絕。清朝廷見鄭芝龍再無任何利用價值,便于永歷十五年十月將其斬殺于京師菜市口。
說到底,鄭芝龍只是海盜出身,海盜在古代任何朝代,基本都是朝廷嚴厲打擊的對象,這種出身也決定了他在清廷不可能享受吳三桂、洪承疇等人的待遇。
~~~~~~
從南京趕回來的路上,馬士英他們不斷遭遇明軍潰兵。
很多吃了敗仗的明軍,沒有跟隨他們的主將左良玉逃回南直隸,而是在淮揚一帶化作盜匪,糾結(jié)流民,不斷擴充實力,漸漸形成悍匪。
馬士英小心避開大股人馬,有林宇魏昭在,成群的潰兵不敢來找他們麻煩,當林宇穿戴上近衛(wèi)軍黑色軍裝,潰兵見了,像見鬼似得,丟下腰刀便逃命。
進入山東地界,潰兵流賊越來越多,這天中午,眾人走到一條人跡罕至的小徑,一股潰兵手執(zhí)長刀攔路打劫,為首一人剛走來,瞥見魏昭身上制服,轉(zhuǎn)身朝樹林狂奔。
“喂!銀子留下!別跑!”
魏昭拎著雁翎刀,攆在后面,一邊追一邊喊,路面煙塵滾滾,潰兵像兔子似的鉆進林子。
守衛(wèi)在馬士英身旁的林宇,忽然睜開了眼睛。
七八個潰兵手持利刃,從林子里鉆出,追在魏昭身后狂叫,津門東在城門口迎接馬士英等人。
這段時日,衛(wèi)兵跟隨皇帝一起,經(jīng)歷九死一生,見證了太多殺戮,值得慶幸的是,他沒像武定皇帝那樣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