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雷霆反擊,釜底抽薪
翌日大朝會,氣氛果然不同以往。尚未等常規(guī)政務奏報完畢,御史臺的一名御史便迫不及待地出列,手持笏板,聲音高昂地彈劾鎮(zhèn)國公主林薇“借銀樞司之權,大肆結交商賈,壟斷利市,與民爭利”,更指責其創(chuàng)辦“廣文”、“蕙質(zhì)”二館,“混淆士庶,牝雞司晨,敗壞禮法,動搖國本”。緊接著,又有幾名官員附議,言辭激烈,將林薇描繪成一個禍亂朝綱的妖女。
幾乎同時,另一批官員則將矛頭指向了秦王李瑾,攻擊其“武備新策”乃是“妄改祖制,苛責將士,恐寒戍邊兒郎之心”,甚至隱晦提及他“手握重兵,恐非國家之?!?。
一時間,朝堂之上,攻訐之聲此起彼伏,仿佛林薇與李瑾已成了大唐帝國的罪人。
龍椅上的皇帝李恪,面沉如水,手指輕輕敲擊著御座扶手,并未立刻表態(tài),只是目光深邃地掃過那些慷慨陳詞的官員,又瞥了一眼垂首肅立的李瑾和林薇。
就在反對聲浪達到頂峰之際,李瑾向前踏出一步,聲音沉凝,瞬間壓過了嘈雜:
“父皇!兒臣有本奏!”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聚焦在他身上。
“所謂‘武備新策’,旨在強軍衛(wèi)國,汰弱留強,使我大唐將士更能保境安民!此非兒臣獨斷,乃是參閱歷代兵書、結合當下邊情,與樞密院眾將反復商議,并已得父皇首肯之策!兒臣之心,天地可鑒!至于手握重兵……”李瑾抬起頭,目光坦蕩地迎向皇帝和眾臣,“兒臣身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統(tǒng)兵乃職責所在!若因此便遭猜忌,兒臣愿即刻交還帥印,解甲歸田,以證清白!”
他這番話,不卑不亢,既點明了改革已得皇帝默許,又以退為進,將了那些質(zhì)疑者一軍。
皇帝適時開口,聲音平淡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武備新策,朕已知之。秦王所為,乃分內(nèi)之事。此事,不必再議。”
輕飄飄一句話,便將針對李瑾的攻訐化解于無形。
輪到林薇了。她并未急于辯駁,而是等那些攻擊她的聲音稍稍平息后,才緩步出列,手中捧著一本厚厚的冊子。
“陛下,”她的聲音清越而平靜,如同山澗清泉,洗滌著殿內(nèi)浮躁的空氣,“臣女亦有一本,并非自辯,而是奏報——銀樞司聯(lián)合戶部,歷時三月,清查近年漕運、鹽鐵、市舶之利,發(fā)現(xiàn)因舊制疏漏、胥吏中飽,每年流失國庫之銀,不下三百萬兩!”
她將手中的冊子高高舉起:“此乃詳細賬目與證據(jù)!而臣女所行新法,所設銀樞司,正是為了堵塞此等漏洞,將本屬于朝廷、屬于天下百姓的利,收回國庫!所謂‘與民爭利’,臣女爭的是蠹蟲之利,是貪墨之利!此利不爭,國庫何以充盈?邊餉何以為繼?災民何以賑濟?”
她目光掃過剛才彈劾她的幾名御史,語氣轉冷:“至于‘結交商賈’……臣女結交的,是守法經(jīng)營、愿與朝廷共利之良商!打擊的,是囤積居奇、勾結貪官、侵蝕國本之奸商!諸位大人若認為臣女有罪,莫非是認為,放任國庫流失、縱容奸商橫行,才是正道嗎?”
這一番連消帶打,以實實在在的賬目數(shù)據(jù)和關乎國計民生的大義為武器,頓時讓那些攻擊顯得蒼白無力。那幾個御史臉色一陣青一陣白,吶吶不敢再言。
林薇并未停下,她轉向皇帝,繼續(xù)道:“陛下,至于‘廣文’、‘蕙質(zhì)’二館,臣女創(chuàng)辦之初,便已言明,乃為教化寒門、啟明婦智,為朝廷儲備更多實干之才,使家族多些明理之助。此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事。若只因觸及某些人固有之利,便橫加指責,臣女……無話可說。然,是非功過,臣女相信,陛下圣心獨斷,天下自有公論!”
她將“固有之利”四個字咬得微重,目光似有似無地掃過宗室勛貴班列中的福王等人。
福王臉色陰沉,握著笏板的手指微微發(fā)白。
皇帝接過內(nèi)侍傳遞上來的賬冊,隨意翻看了幾頁,上面密密麻麻的數(shù)據(jù)和清晰的對比,讓他眼中閃過一絲寒意。他合上賬冊,看向林薇的目光多了幾分深意。
“鎮(zhèn)國公主所言,不無道理?!被实劬従彽溃靶路ɡ?,朕自有考量。二館之事,既為教化,且觀后效。至于國庫流失……此事,需嚴查!”
他語氣陡然轉厲:“著三司會同銀樞司,徹查近五年漕運、鹽鐵、市舶賬目,凡有貪墨舞弊者,無論涉及何人,嚴懲不貸!”
這一下,風向徹底逆轉!皇帝不僅沒有責怪林薇,反而借力打力,將矛頭指向了可能存在貪腐的舊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