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內熏香裊裊,氣氛莊重得近乎凝滯。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央那抹纖細卻挺得筆直的身影上。
她屏息凝神,手腕懸空,筆尖飽蘸濃墨,卻遲遲未曾落下。
高座上,太后雍容華貴的面龐上看不出喜怒,只有歷經(jīng)歲月沉淀的威儀。
侍立在側的安陽公主,嘴角噙著一絲若有若無的冷笑,她已篤定朱婉清不過是虛張聲勢,只待她出丑,便要狠狠踩上一腳。
周遭的秀女與宮妃們,心思各異,有幸災樂禍,有冷眼旁觀,亦有少數(shù)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同情。
時間仿佛被拉長,每一息都敲擊在人心頭上。
就在那太監(jiān)幾乎要再次出聲催促的瞬間,朱婉清動了。
她眼神一凝,周身氣質陡然一變,之前的謙卑溫順盡數(shù)化為沉靜與專注。
手腕沉穩(wěn)落下,筆走龍蛇,動作如行云流水,不見絲毫滯澀。
她畫的并非時下流行的工筆重彩,亦非一味追求寫意的潑墨,而是巧妙地融合了二者之長。
筆鋒勾勒間,山巒的輪廓以簡潔而富有力量的線條呈現(xiàn),帶著一種迥異于當下畫風的透視與立體感,那是她記憶中現(xiàn)代素描基礎的潛移默化。
而渲染云霧、林木時,她又運用了傳統(tǒng)的皴擦點染技法,墨色濃淡相宜,層次分明。
她心中無他,唯有那日重生后,于朱府后園遙望遠方天際時,心中涌起的對自由與新生的無限渴望與想象。
那心境,竟意外地與李白詩中那縹緲險峻、超脫凡塵的仙山意境隱隱相合。
她將這份掙扎、希冀與不屈,全然傾注于筆端。
殿內寂靜無聲,只聞筆尖與宣紙摩擦的細微沙沙聲。
眾人起初或帶輕視,但隨著畫作漸成,臉上的神色慢慢變了。
那畫中的山,奇崛而充滿生機,云海翻涌,仿佛有靈韻流動其間,一種磅礴而高遠的氣勢透過紙面,撲面而來。
不過一盞茶的功夫,朱婉清輕輕擱下筆,后退一步,再次垂首斂目,恭敬道:“臣女拙作已完成,請?zhí)?、皇后娘娘御覽。”
兩名太監(jiān)急忙上前,小心翼翼地將那幅《夢游天姥吟留別》意境圖舉起,呈至太后的面前。
太后原本半闔的眼眸緩緩睜開,目光落在畫上的一剎那,閃過一絲極快的驚異。
她身體微微前傾,看得比方才任何一幅作品都要仔細。
畫作旁,是朱婉清以清秀卻暗藏風骨的小楷抄錄的詩歌片段:“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⒐纳恹[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