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這是我們公社開的證明。”
楊慶有掏出公社開的證明,努力撫平后,遞給辦公桌后的工作人員。
這年頭東西全靠手寫,唯一有說服力的,就是證明上蓋的那個紅色印章。
負責(zé)登記的是位中年婦女,留著齊耳短發(fā),四十多歲的樣子。
不過,楊慶民也不敢亂叫,這年頭,由于營養(yǎng)不良的緣故,人的外貌比實際年齡要大不少。
叫姐不合適,萬一人家真的四十多了,豈不是顯得自己很輕浮。
叫嬸子更不合適,萬一人家還不到三十,給人叫老了,怎么辦?
還是隨大流的好。
工作人員努力分辨證明上的字。
公社里能寫字就算是人才了,就甭指望他們能寫的多規(guī)整,重要的是那個章。
“你說你有初中學(xué)歷?”
婦女一邊登記,一邊開口詢問。
“對,我們公社離縣城比較近,讀書還算方便,沒考上中專,也沒再讀高中?!?/p>
這個理由倒不是楊慶有編的,事實確實如此。
因為爹媽不在了,所以大伯才送他去讀的書,否則老是感覺對不起弟弟。
只不過原主確實不是學(xué)習(xí)的料,中專和高中都沒考上。
楊慶有故意沒說自己學(xué)習(xí)差,給人一種沒考上中專,又怕給家里增加負擔(dān),故意沒上高中的錯覺。
這是時代背景下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
大家都窮,搏一搏上個中專,拼出來一個光明的未來,家里狠狠心,還是可以支持的。
中專沒考上,繼續(xù)去搏幾率更小的大學(xué)。
別鬧,人窮可不傻。
自己的崽,自己清楚,中專都考不上,還指望考大學(xué)?
那不是做夢,那是浪費。
婦女隨手拿出一張報紙,指著上面的一篇文章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