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馮勇還有后話:
“都是小母雞,專門給我姥買的,明后天我舅來城里,正好帶回去?!?/p>
“那挺好,在農村養(yǎng)起來不費勁?!?/p>
楊慶有松了口氣,只要不在大院養(yǎng)就成,他可不想在屋里聞雞屎味兒。
爛菜葉子拌雞屎,要多難聞有多難聞。
這時候的小雞仔,不僅看著好看,叫起來也好聽,嘰喳聲倍兒脆。
既然不用自己摻和,楊慶有越看越順眼,順道伸手擼了兩下。
嗯。
軟和。
大大的竹筐,四只小雞仔略顯空曠,楊慶有納悶問道:
“干嘛不多買點?”
“我姥家還有一只大的,加上這四只正好符合公社規(guī)定,多了不讓養(yǎng)?!?/p>
馮勇說話時,還不忘逗懷里的小小劉,抓著他的手戳小雞仔,引得小小劉咯咯直笑。
還有這種說法?
公社管的這么寬?
楊慶有好奇問道:
“為啥不讓多養(yǎng)?”
馮勇頭也不抬的解釋道:
“聽我媽那意思,農村一切都是集體的,養(yǎng)個三五只補貼家用可以,多了不行,因為家畜也得吃糧食,算占用集體利益,所以產出必須歸集體?!?/p>
“我姥家養(yǎng)的大花豬就是集體的,一頭大肥豬占倆壯勞力口糧,要自己養(yǎng)的話,根本養(yǎng)不起。”
“即使這樣那頭大肥豬也沒保住,還沒等到過年就給殺了,聽我媽說,村里今年不打算養(yǎng)豬了,因為糧食不夠吃,養(yǎng)不起?!?/p>
馮勇這么一說,倒勾起了楊慶有隱藏在腦海深處的記憶。
原身在農村時,公社確實有類似規(guī)定,不過那會兒不是這么說的。
生產隊剛成立那會兒,措辭相當粗暴,只給社員兩個選擇,要么姓資,要么姓社。
家畜糧食全上交集體,就是姓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