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餉被劫
自從戶部得了詔令,便緊趕慢趕地從附近幾個州郡調糧。按理來說本不需要從附近各州郡調糧的,但是現在還沒有到糧食收成的時候,為了保證京城糧食的充足,所以只能從周圍的郡縣征調一部分糧食一同運往西南。
三百萬兩的軍餉是一筆巨大的支出,戶部尚書趙右原本擔心一次性從國庫中支取三百萬兩白銀數額太大,萬一再遇上什么天災人禍再又需大筆支出,那陛下就會捉襟見肘了。
趙右早朝后便去求見了安平帝告知他的擔憂,沒想到安平帝卻說讓他無須擔心,那三百萬兩白銀他一定會命人給戶部尚書準備好的。
一個月后,十萬擔糧草連同三百萬兩白銀被押送往西南。而康城局勢穩(wěn)定后,英王領著僅剩的三千陽州兵馬啟程趕回陽州。
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糧草和軍餉的還未到達陽州時,車隊行經一處狹窄山谷時居然被歹人攔路所劫。
負責押送的侍衛(wèi)來尚不及反應就被從山上投下來的迷煙迷了眼睛暈了神智,一片混亂過后,山谷中的風吹散迷煙,負責押運的官兵才發(fā)現歹人已將軍餉盡數奪走,糧草倒是一車未動。
押運官林里自知若是找不回來這一筆軍餉,必是死罪難逃,因此此時臉上一片灰敗,心如死灰。
林里立馬下令讓一部分士兵繼續(xù)押著糧草去往陽州,他則親自帶著兩百人沿著車轍印追蹤軍餉的下落。
沒想到此時林間大霧彌漫,眾人走著走著竟是迷了方向,等大霧散去后他們繼續(xù)往前追去時,只見到了押運軍餉的馬車全部??吭谏介g的河道旁。想來賊人早有準備,早早在此處安排了船只,將軍餉搬上船后便順流而下。
林里只好順著河道繼續(xù)往下追去,但是沒成想才追出五里地便遇上了河流分叉口,他又將隊伍分成了兩支繼續(xù)往下追,沒想到此時又遇到了分叉口,而且部分河道一側緣山壁而行,一道雜草叢生難以行走。
追至此時林里便已知道,僅靠這些人手,今日怕是追不回這筆銀子了。但他也知道如今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只能這么追下去。但軍餉已失糧草萬不能再出其他差錯,他便只好命人繼續(xù)往河道下追去,而他則抄近道趕上押送糧草的隊伍。
沒有追到軍餉的下落,他只好冒著被殺頭的風險命人將此事八百里加急傳回京城,同時又命人先行一步去往陽州向英王求援。
英王收到消息后不疑有他,立馬派兵往陽州東北方向接應押運糧草的隊伍。
英王領著一眾官兵緊趕慢趕終于在三日后接到了押運隊伍。
他本想從押運官口中了解更多關于軍餉失蹤的前后事情,沒想到林里一問三不知,不知道賊人是哪里來的,不知道賊人往哪里去了,不知道軍餉現在還在不在西南境內。
英王無法,只好撥了一部分士兵協助押運官林里繼續(xù)帶著糧草往陽州而去,自己則親自領兵去往那日軍餉丟失的山谷查看。
兩日前山谷附近下了一場大雨,此時便是連車轍印都看不見了。不過英王還是在之前同林里一同前去搜查的官兵的帶路下找到了那處棄車的地方。他命人以河道為中心,沿著河流沿岸細細摸查。
但此地重巒疊嶂,深林彌補,人跡罕至,三日過去除了最開始的那一批押運軍餉的馬車,竟是半點線索都沒有。
(請)
n
軍餉被劫
他猜想或許軍餉已經順著河流往下去到了陽州附近的村莊或者城鎮(zhèn),于是就分散兵力往陽州的村莊城鎮(zhèn)而去,奇怪的是連村莊里的人都說沒有見過有陌生人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