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蘭娘一大早就為周昌蘭換了新衣,右衽圓領(lǐng)短衣棉襖,襖面還繡著一朵菊花。
周昌蘭摸著新衣服,又蹦又跳:“娘,懷月也要去吧?”
昌蘭娘用絲線編了一個紅頭繩,為她扎著總角雙髻:“她肯定去,到時你們也能一塊玩?!?/p>
周懷禮道:“去了就是要開蒙識字的,別老想著玩?!?/p>
昌蘭娘帶著她走到棧房對面老宅,現(xiàn)在被命名為周家溝小學(xué),正碰到周懷民帶著三妹和小翠過來。
周懷民道:“嫂子,昌蘭今年有八歲了吧?”
昌蘭娘點頭:“正月里生,剛八歲,懷月,你和你侄女坐一塊哈?!?/p>
三妹點頭,三人手拉手先跑進了學(xué)堂。
按周懷民的意思,不分男女,只要六歲以上,都可到學(xué)堂入學(xué)。
古時男女雖然有別,但也分實際情況。
士紳家庭,家有眾佃戶上繳的田租或俸祿,有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更注重男女之防,仍然嚴格遵循禮教。
但村民為了生計,全家人都要勞作,女人需要下田,集市采買,與男人一起工作,接觸機會多,就不會太注重禮教。
這周家溝也是如此,男孩、女孩從四五歲起,都要幫家里掃地、燒火、打水、撿柴、照顧弟妹、在農(nóng)忙時送飯到田間。
再稍大一些就要日常洗衣、做飯、喂雞鴨、曬谷子、協(xié)助紡線、織布、編草席,就可以補貼家用。
各工坊已布告各家送子女入學(xué)堂的通知,通知要求,凡家中有子女年齡在六歲以上,十五歲以下,可到學(xué)堂入學(xué)。
今日是開課的日子,周懷民、禹廷璋、禹允貞、張國棟等人進了學(xué)堂。
村民大多都是帶著男孩來入學(xué),大約有二十幾個,而女孩就六人。
禹允貞道:“怎么女孩這么少,為啥不帶女孩來呢?”
“女娃家的,還上什么學(xué),都來上學(xué),家里一個幫忙的都沒有,雜活誰干呢?!?/p>
“是啊,要是能不愁吃穿,肯定讓娃都來多認幾個字。”
這還是周懷民承諾入學(xué)不收錢,要是讓他們花錢送孩子到學(xué)堂,那人就更少。
因為大多數(shù)村民覺得有錢也要花在男孩身上,女孩那是花自己的錢幫別人養(yǎng)。
周懷民便和眾村民商量:“咱們每天上午上學(xué)兩個時辰,下午不上學(xué),這樣孩子都能繼續(xù)幫家里干活。如何?”
村民也只說這辦法好,有一村婦問道:“男孩女孩都在一塊讀書,是不是不太好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