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家有點早,劉根喜和劉根旺小哥倆還是不在家,劉根來打開導航地圖,找到他們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們倆在五道嶺的邊緣。
“這倆小子跑那兒干啥了?”
劉根來放大地圖,等看清楚了,不由的笑了。
五道嶺邊緣有不少身影,都不大,應該是村里撿柴的孩子,家里的煤和柴火夠燒,根喜根旺都不用撿柴。他們也沒撿,都在一邊玩兒,看樣子,應該是在一個斜坡上打滑刺溜。
人家都在撿柴,他倆在旁邊打滑刺溜,劉根來想起了一道著名的數(shù)學題。
求:那些撿柴的孩子心里的陰影面積。
看看太陽的位置,時間很寬裕,劉根來就用牛大廚給他的鹵料包做了一大鍋燉肉。
肉,他沒少往家拿,可李蘭香節(jié)省慣了,做菜從來都不多放,省下來的肉全都腌上了,那鹽放的,估計放上十年,肉都不會壞。
李蘭香舍不得做肉,那他就做,不但做,還舍得放材料,那香味簡直嗷嗷的,估計牛大廚來了也要咽口水。
用小火咕嘟著燉肉,劉根來出門去了趟村里的育紅班。
小學放假了,育紅班沒放,劉彩霞天天都去。
育紅班的位置在村子南邊,離大隊會計室不太遠。
會計室門口有個小廣場,廣場邊上有口水井,水井南邊是二隊生產隊的地瓜窖,長長的一排,卻基本都是空的,只在秋收的時候存上幾天,然后就分了。
育紅班就在地瓜窖的南邊,地形稍微高一點,爬上一個土坡就到了。
劉根來走進教室的時候,一群孩子正在育紅班老師的帶領下,圍著爐子烤火。
那老師也姓劉,是個五十多歲的婦女,她之所以能當育紅班老師,是因為她識字。
也不管孩子們能不能聽懂,劉老師對著一張報紙就是一通念。
報紙上自然都是一些積極向上的好消息,如果只看報紙,那全國的形式肯定是一片大好,從這個角度說,育紅班這個名字還真是叫對了。
玩游戲?
別開玩笑了。
肚子都吃不飽,哪個孩子有力氣玩?能安安穩(wěn)穩(wěn)的坐著聽念報紙就不錯了。
“大哥大哥?!?/p>
劉彩霞正聽的昏昏欲睡,猛一睜眼,看到了劉根來,立刻來了精神,邁著小短腿兒,顛顛兒的跑了過來。
劉根來把她抱起來,親了一口,順手把她身上的虱子都收進了空間。
“劉老師,我?guī)Р氏蓟厝チ??!?/p>
“去吧,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