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事府!
太子居中而坐,與一眾官員討論諸侯的局勢。
以前的鐵侍郎,如今是詹事府的詹事,執(zhí)掌詹事府。
少詹事,是工部林尚書的長子。
此人雖生于官宦之家,不過也是通過科舉入仕。在詹事府的這段時間,還算是勤勉。
兩位府丞,一位是代國的二公子,還有一位,是馮曉華。
劉昌,韓王府的二公子,是左春坊的左中允。
這,就是目前詹事府的中堅力量。
這幾人中,論及對諸侯的了解,當數(shù)劉昌第一。
其實,大部分的時間,也是劉昌在侃侃而談。
知道太子殿下關(guān)心魯國,劉昌談得最多的,自然也是魯國的情況。
魯國土地肥沃,又與吳國一同把持著海貿(mào),就算所有諸侯對魯國施行封鎖政策,依舊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換句話說,面對一個什么都不缺的諸侯,太子想通過貿(mào)易來加強雙方之間的溝通,怎么看都不太可能。
“造船!”
就在一群人苦苦思索時,少詹事突然開口說道。
思緒被打斷,太子將目光投到少詹事的身上。
“殿下,為抗擊海盜,魯國需要大量的戰(zhàn)船?!?/p>
少詹事起身離席,沖太子拱手彎腰。
太子命他坐下說話。
“造船,除了需要銅、鐵,最主要的材料,還是木材。”
“魯國可不缺木材!”
劉昌最先明白過來,開口提醒一句。
“魯國不是不缺木材,只是不缺松木?!?/p>
“松木可以用來制作船槳和船板,不過制作龍骨和桅桿,最好的材料還是楠木。”
“楠木產(chǎn)自南邊,從山南、東川運至魯國,已是天價,所以魯國目前大部分的船只,還是用松木代替楠木?!?/p>
說到此處,少詹事在座位上微微欠身,做出聆聽太子訓示的姿態(tài)。
“魯國為何不直接從越國購買?”
沉吟片刻,太子開口詢問。
“沒有道路,越王也沒有修路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