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而不發(fā),往往能形成更大的威懾。
“你想怎么做?”
“主上,韓巡撫想要一條通道,就給他一條通道。”
“任由他們隨意穿梭?”
“是!”
“不行!”
“主上,一條通道而已,若是需要,隨時掐斷就是。而且此事,我們還可以在京城大肆宣揚?!?/p>
“有何意義?”
“主上,有了我們的退讓,再請些官員替我們四處奔走。太子對陳國有限的支持,也未必能順利實現(xiàn)?!?/p>
戰(zhàn)爭,從來都是政治的延續(xù)!
沉思良久,吳王點頭同意。
在這個消息傳遞主要靠馬的時代,太子并不清楚韓巡撫的行動和吳王的應(yīng)對。
此時,他最關(guān)注的,還是敦郡王與安陽公的沖突。
不對,如今爭斗的雙方,已變成敦郡王與安陽公聯(lián)手,對抗安親王和平郡王。
聽起來一位閑散的郡王和一位國公,哪里會是兩位實權(quán)王爺?shù)膶κ郑?/p>
但是敦郡王是皇帝堅定的支持者,安陽公又是掌管禁軍的國丈,二人靠著圣眷,居然同兩位王爺斗得有聲有色。
太子沒有插手的打算,不過這并不妨礙他同安陽公親近。
作為內(nèi)務(wù)府的控制者,太子名正言順的將安陽公請到內(nèi)務(wù)府談話。
安陽公仿佛忘記了西山的驚心動魄,表情誠摯的向太子道賀。
太子面帶微笑,接受了安陽公釋放出來的善意。
“五萬禁軍,一年耗費將近五百萬兩,內(nèi)務(wù)府已是不堪重負?!?/p>
沒有寒暄,太子直接切入到主題。
“殿下,如今禁軍已有八萬?!卑碴柟泵﹂_口糾正。
“另外三萬的軍餉,不是由你負擔?”太子反問一句。
這是事實,安陽公無法辯解。
“將士是你在招募,軍餉又是你出,孤認為,他們不是禁軍,而是常家軍。”太子臉上的笑容依舊。